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美国华裔:从“政治花瓶”到挑战选举

2014-11-03 06:44: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在选举“语言”中,这表明当地政治环境对该族群的重视度在提高,也表明该族群在当地政治生活中的分量和重要性在提升。

97岁华裔阿婆从未缺席选举投票

97岁华裔阿婆从未缺席选举投票

长期以来,在北美尤其是美国,华裔参政的热情与其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相称。二战之前,美国几乎没有涌现过成功的华裔政治家,二战后至冷战结束前,华裔政治家成功的例子也屈指可数,且大多以幕僚或技术官员面目出现,很少是通过“从政试金石”──选举脱颖而出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最初的美国华裔先民,大多是出于经济目的移民,且曾在历史上遭受不公平对待,这使得美国华人社区一度形成了重生计打拼、轻政治参与的传统。这一来是因为生活压力的确较大;二来则因为“客人”意识依然浓厚,加上歧视性氛围的存在(直到1943年华裔美国人都没有参政权利),让他们产生了“就算参政也于事无补”的消极心理,对参政、参选积极性远不如做生意、搞研究来得大。

其次,与其它族裔相比,美国华裔选民选举投票率往往不高,族群“抱团”意识更低。曾有当地华文传媒抱怨,说“印巴两国在南亚针锋相对,但印巴裔美国人在美国却可以在选战中抱团打拼,而同样来自大陆、台湾的华裔选民,却可能因为各种理由相互拆台”。这种现象让绝对人数并不算少的美国华裔,在选举中很难产生和选民人数相称的影响力。

在这种背景下,华裔候选人往往会被当作“政治花瓶”,安排在“敌强我弱”的选区“凑人头”,并顺便表现政党对华裔的重视。但寄托的希望不大,投入的资源更少,这让华裔原本渺茫的当选概率变得更加微乎其微。

而如今,这种情况有所改善,第一代华裔移民开始出现在即将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候选人名单中,更多华裔乃至他们所属的政党,开始有意识、有计划地打起“华裔族群牌”。在选举“语言”中,这表明当地政治环境对该族群的重视度在提高,也表明该族群在当地政治生活中的分量和重要性在提升。

本届美国中期选举,参选众议员、州长的华裔候选人多达十几位,其中不乏有希望胜选的热门人物,更有获得总统奥巴马亲自出马助选的加州华裔民主党国会众议员候选人刘云平。另外,在华裔人口并不算多的罗得岛州,共和党籍州长候选人冯伟杰成为该州有史以来第一位挑战州长职务的华裔,并极有可能成为继骆家辉之后全美第二位华裔州长。这对于美国华裔的参政积极性,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同时也应看到,此次华裔参选人数虽多,但真正被赋予“挑战者”重任的华裔候选人仍是少数,“政治花瓶”或当选希望渺茫的独立候选人占较大比例。第一代甚至第二代华裔候选人的数量、竞争力都嫌不足,即便和同为移民国家的加拿大华裔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还应看到,迄今为止,大多数成功的美籍华裔政治家,其成功的关键仍在于其更像一名“主流美国人”,而非相反。从中折射出美籍华裔作为一个族群整体,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量仍然有限,华裔美国人仍不习惯以族裔群体的力量,去争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须知,在同样的政治游戏规则下,一名古巴或波多黎各裔候选人,通常是会极力凸显自己族裔符号的。“美国梦”和不同族裔属性,本应可以和谐地体现在同一个美籍华裔身上;而在这一方面,美籍华裔仍然任重道远。

(陶短房,旅加学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香港“占中”者继续集结与警方对抗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闭月羞花金发女模地铁走红引万人热追

香港警方:网上煽动非法行为要负刑责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