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4 07:16:45|来源:中国台湾网|字号:
过度依赖大陆是一种错误认知
台湾岛内近来出现的一股质疑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完全是一种误导,是一种错误认知,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科学分析的依据。
一般认为,所谓台湾经济对大陆依赖,主要是指两岸贸易的依存度,包括贸易总额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其中以出口依存度即台湾对大陆出口额所占台湾出口总额的比重最为重要,也常被使用。以2013年两岸贸易为例,据台湾海关部门统计,2013年两岸贸易额为1194.6亿美元,占台湾贸易总额5567.3亿美元的21.5%,按此计算,台湾对两岸贸易的依存度只有20%多,并非台湾媒体、学者甚至有关部门声称的40%。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770.1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2872.6亿美元的26.8%;台湾从大陆进口424.6亿美元,占台湾进口总额2694.6亿美元的15.8%。从此也可得出结论,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只有26.8%,而不是40%。
为何会有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达40%的概念与说法?关键就在于台湾财经主管部门在统计出口数据时,把台湾对香港的出口也计算在内,按照这一统计口径,台湾对香港与大陆的出口比重之和约等于40%。但是,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框架下,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均为单独关税经济体,香港与澳门回归后也没有改变其作为单独关税经济体的地位。在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机构的统计中,对香港、澳门均作为单独关税区进行统计。台湾财经主管部门尽管有专门的港台贸易往来统计数据,但在两岸贸易统计上却始终将香港单独关税区计算在大陆市场之内,有时用括弧说明,有时却不作说明,使用“大陆”概念,直接扩大了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依赖度。一些媒体、学者,甚至主管部门官员对此情况不甚了解,也经常使用这一统计数字,才有所谓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达40%的说法。
就台湾对大陆单一市场的出口比重而言,26.8%的占比并不算高,与2013年韩国对中国大陆的出口比重26.1%相差不大。事实上,中国大陆已是亚太地区多个经济体的最大出口市场,台湾也不例外。可是,其他经济体并没有出现台湾岛内普遍认为经济过度依赖大陆的现象。
在经济学理论上,台湾对大陆出口比重高,不只表明台湾对大陆市场依存高,更表明台湾产品在大陆市场有竞争力,大陆对台湾开放市场程度高、限制少。也就是说,如果大陆对台湾产品开放有限、管制多,或者台湾产品不具备竞争力,就不会有更多台湾产品出口大陆,台湾产品就不会在大陆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与依存度。台湾岛内出现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与主张,完全是政治思维的结果。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对美国出口的比重一度达48%,较台湾对大陆出口比重最高时的28%高出20个百分点,台湾为何不担心台湾经济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为何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今天,台湾岛内一些人担心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整合,就是促进各经济体之间更紧密的经贸联系,尤其是建立各类FTA,就是消除各种贸易障碍,提升经济相互依存。全球皆是如此。欧盟内部的比重很高。北美自由贸易区内,加拿大、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依存度更高,但却从来没有认会这种依存度的增加,会损害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经济、政治安全,反而是不断提高对美国的出口,赚取贸易顺差。ECFA签署后,大陆出于“两岸一家亲”,不断对台湾同胞让利,扩大对台湾产品开放市场,必然会增加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在这种背景下,台湾社会还鼓吹所谓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公允地讲,这是近年来台湾对大陆“只拿不给”、“只经不政”社会思潮的反映。当然,这也是“台独”分裂势力担心两岸经济融合程度的加深会引导台湾民意继续向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向转化,丧失“台独”资源的深层次反映。由此可见,台湾一方面希望大陆继续“让利”,给予台湾产品开放更大的市场;一方面又担心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主张要分散市场。这种矛盾的思维,反映了台湾在经济上的自私心理与政治上对大陆的排拒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困扰台湾,制约两岸经济合作,制约台湾经济发展。因此,台湾应走出狭隘的思维,以更宽阔的胸怀,以更务实的心态,看待两岸经济关系。
![]() | ![]() |
大陆,台湾经济,经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