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4 09:41:04|来源:中国青年网|字号:
摘要: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一些“生活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进行一些“生活实践”。 |
“当你发现买的手机有问题,拿去店里换,但是商店经理不同意,你该怎么办?”“如果你的父母离婚了,妈妈又组建了新的家庭,你该怎么处理新的家庭关系?”“你发现自己的体重有些不受控制,怎么样才能减肥?”这学期,姜山中学专门引进了美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教材《健康与幸福》,专门讲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涉及了身体、心理和情绪、家庭和社交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该课程供高一、二年级学生作为选修课选择。(12月3日《现代金报》)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的课程多是为升学而设,独独缺失了“生活课”,因此,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很是普遍。学校设置“生活选修课”,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是很有意义的,也会使学生以后的生活中拥有“健康和幸福”。
据了解,现在学生学习的这套教材叫《健康与幸福》,教材内容很详尽,非常生活化,健康与营养、选择朋友、管理情绪、婚姻问题、性行为、毒品……几乎所有青少年“成长的烦恼”,都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而学校在上这门功课时,分模块安排不同的老师上课。比如,营养与健康、青春期生理等方面请校医上课,人际关系等的内容由心理课老师上,而安全健康、毒品等由德育老师来上。这样老师各展其才,上起课来也得心应手,学生听起来会更有趣,收获也更大,自然也深受学生喜欢。
其实,学校之所以选择这套外国教材,是为学生健康和快乐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毕竟现在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其他方面的教育较为缺乏。
令人遗憾的是,学校采用的教材是“舶来品”,来自美国,人家自然是为美国学生设计的,虽然学校在使用时,已经考虑到了国情不同,价值观差异、文化背景不同等因素,将这套课程引入课堂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全盘接收,而是进行适当取舍,有所侧重,有选择性地讲其中的内容,但不管如何,毕竟不是“本土化”的,如果我们也拥有“中国版本”的《健康与幸福》,是由中国教师或专家专门为学生写的,那岂非更好?显然,这样的教材,我们绝不是写不出来,而缺的只是“意识”罢了。
更重要的是,“生活课”在美国是“必修课”,而在国内,只是个别学校的“选修课”。既是选修课,必然的有学生选也有学生不选;既是个别学校开设,还有很多学校的学生没有上过“生活课”,他们依然缺乏“生活知识”。
当然,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一些“生活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进行一些“生活实践”。“生活课”在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是教会学生生活,一个只懂得学习的学生,长大之后未必幸福,也恐怕很难对付社会上的复杂事情,近来,我们经常听到女学生“失联”的悲剧,如果在学校里早就学习了“生活课”,恐怕就不会这么容易上当受骗了。一个懂得生活的学生,长大之后,多数会拥有“健康和幸福”,也会是一个充满情趣的有品味的人。(王军荣)
必修课 生活实践 学生生活 学生健康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