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评论>> 正文

罚款不可作为“治超”的单一手段

2014-12-03 00:56:00|来源:红网|字号:

自2000年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出台以来,全国“治超”已14年之久,“治超”的“文山会海”不仅没有压住超载超限,一些文件甚至异化为保护管理部门“创收”的工具。有关人士分析指出,一些地方发文、罚款成“治超”惯用“手腕”,衍生出“罚款月票”“包季套餐”等荒谬现象。(1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

“治超”十四载,不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让罚款这一“治超”手段,成为个别部门自肥工具,原因何在?没有找到超载的根本症结。

从表面上看,物流公司选择超载是基于两种原因。一种是路桥费、油费以及其他养车税费过高,导致运输成本上升,另一种是物流公司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不断地压低运输价格。在两头的夹击下,物流公司的利润空间收窄,为了消化增加的运输成本,增加利润,物流公司只有选择超载。

诚然,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的确对物流公司的超载行为有强化作用。如果没有这两方面的因素,物流公司是不是就放弃超载呢?未必。物流公司是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凡是有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它都倾向于选择。即使运输成本上升,运价提高,只要超载还能进一步提升物流公司的利润,物流公司必然选择超载。

对物流公司而言,罚款同路桥费一样,不过是物流公司运输成本的一种,它存在与否对物流公司是否选择超载影响不大。有了罚款,物流公司的运输成本增加,反而强化了其超载行为。执法部门和物流公司在“罚款”和“超载”之间玩起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戏。长期的博弈中,执法部门从罚款中得益,而物流公司从罚款中受损,二者势头水火,很难相容。罚款已经沦为纯粹的利益博弈的手段,完全脱离了“治超”的初衷。

罚款作为“治超”的手段可以采用,但不能作为单一手段成为长期使用。“罚款“的作用是警戒物流公司不要超载。如果警戒不行,只有另寻它法。比如,在对超载罚款的同时,考虑规定每个物流公司每年的超载次数,达到某个次数,不是罚款能了事的,要取消营运资格。考虑到公司停止营运给公司造成的毁灭性打击。物流公司可能在超载时没那么嚣张了。(乔瑞庆)

 

(责编:刘国民)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反家暴细分家暴类型 专家称只回复“哦”算家暴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明星素颜证件照:刘晓庆如蜡像 宋茜满脸麻子

安徽男子冒充画家性侵25名女子被执行死刑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