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4 00:13:00|来源:红网|字号:
“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99.3%,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是2014年河北省衡水中学竖在学校门口的高考喜报。如此成绩让人可惊可叹,也引发了人们对其“高考流水线工厂”的质疑。(12月3日《郑州晚报》)
提起衡水中学,在河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所号称“最牛神校”、“高考梦工厂”、“超级巨无霸”的高中,15年来,以“精确到分的军事化管理”、“近似传销的心理灌输”、“高强度题海的重复训练”模式,将学生变成高考流水线上的机器,也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高考“奇迹”。
荣耀的背后是问题。但当前媒体、专家对它的批判大多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典型”、“优质师资和生源的垄断”、“挤占其他学校发展空间”等方面。几乎很少有人想到,这所“超级牛校”的存在,对河北来说,究竟是骄傲还是梦魇?对全省40多万考生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诚然,衡中的存在,于地方政府来说,是官员政绩的得意之笔。对能挤进衡中的家长而言,是进入一流高校的VIP通道。可是,能进入衡中的不过区区几千人,而对另外40多万无缘衡中的河北考生而言,衡水中学的存在,几乎阻断了他们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所有机会,使他们的高考变成了一场搏杀惨烈而希望渺茫的“神话”。
此话绝非危言耸听。河北考生“跳龙门”原就不易,衡水中学的“霸气”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其一,河北本省没有一所能拿得出手的重点名校,列入“985”的重点大学一所没有,仅有一所“211”院校—河北工业大学校址却在天津。其二,北大、清华等重点名校都是按省份分指标的,河北考生多、指标却少,高考分数线位列全国前三的事实,就足以说明形势的严峻,考上同样的大学,河北考生的分数线要比邻近的北京、天津高出近百分。原本就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衡水中学又垄断了全省近八成的重点院校指标,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名额让170多个县区的40多万考生去竞争,若不是天纵英才,这些考生考上名校的概率小之又小,几乎为零。河北很多县、市、区多年没有一人能考上全国重点名校的事实就是明证。
如果高考真是公平竞争道路上的“狭路相逢勇者胜”,那么这样的结果也无可厚非,可事实远非如此。“马太效应”使衡中优质生源富集,而强者愈强。同属优秀学生,进入衡中基本上就“胜券在握”、美梦成真,而进入省内其他中学,则“前途未卜”,可能要降格以求。但“超级牛校”毕竟人数有限,因此只能成为有钱、关系硬、有权势的人的“稀缺福利”,其他地区的普通百姓就是挤破头也难有机会取得一张衡中“入场券”,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在优质资源和重点名额的抢夺中“铩羽而归”。
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成为处于弱势的几十万河北考生面前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竞争由此变得惨烈而不公。正是从这个角度说,一家独大的衡中所谱写的“高考传奇”,不过是一小撮人的荣耀,却是河北几十万考生的“噩梦”。
有人说,现在高考制度不改,衡中模式就会永远存在。也不尽然,现在名校录取名额是分到各省,只要把名额按考生人数均衡分至名县、区,衡中的“超级旗舰”就会轰然倒塌。前不久,河北衡水中学以违反“三限”招生、收费不规范等问题被教育部点名通报,也许可以看作国家治理“教育生态失衡”、促进教育公平的开始,后续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巴桂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