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台湾未来一代不能戳瞎一只眼睛看大陆

2015-03-11 11:34:0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台湾未来一代不能“戳瞎一只眼睛看中国”,“要帮助他们两只眼睛看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两只眼睛看待两岸关系”。

IMG_9029.JPG

海外网3月11日电(刘国民)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两岸关系经历了很多大事,引起人们对两岸关系前景的关注和思考。在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对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以及对台政策做出了指示。为此,海外网特邀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记者陈晓星和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胡石青做客海外网演播室,解读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展望两岸关系前景。

习近平对台讲话忆苦思甜、软硬相济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并指出,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胡石青指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这从“九二共识”达成以来20多年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就可看出,有了对“九二共识”的坚持,才有1993年的汪辜会谈成果和两岸关系的持续改善;当李登辉背离“九二共识”提出“两国论”时,两岸关系就直接受损。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的重点,就是在肯定今天和平成果的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过去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和艰难,有忆苦思甜、珍惜成果的特殊含义在里面。

陈晓星则表示,此次习近平讲话透露出对台政策“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硬的”指两岸关系政治基础、经济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指“九二共识”。它的核心价值就是认同“一个中国”;“软的”这一方面就是说我们是往和平发展方向走,两岸关系是要和平发展。

台湾青年需“两只眼睛”看大陆

就在习近平发表对台政策重要讲话的第二天,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让更多民众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这和中央之前确定的向台湾“三中一青”倾斜的对台政策一脉相承。陈晓星认为,这一政策是两岸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走向深化的表现。“两岸关系发展到现在,当两岸高层很多破冰之举,比如中共中央总书记跟国民党主席的握手、两岸两会签订的20多项协议等,当这些都完成之后,自然下一步就是要从上往下让两岸关系的发展深化到基层,基层就包括中小企业、中低收入人群、中南部和青年。”

陈晓星观察到,如今两岸来往虽然热络,但台湾真正到过大陆的不足五百万人,“有的台湾南部人所接受的关于大陆的信息还非常落后,所以我们要帮助台湾中南部地区民众了解大陆、认识大陆。”除了台湾中南部同胞,台湾青年凸显出来的问题也十分令人惊讶,“原以为年青人获取网络资讯很方便,他们在美国留学跟大陆学生可能都是同学,但对大陆、对服贸为何如此误解?”陈晓星呼吁,台湾未来一代不能“戳瞎一只眼睛看中国”,“要帮助他们两只眼睛看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两只眼睛看待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曲折之中“克难前行”

陈晓星认为现在岛内国民党、民进党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所以2016年的岛内局势还有待观察。

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上任后依然将发展两岸关系作为国民党的重要任务列出。反观民进党,迄今为止并没有实质上调整其两岸路线。“九合一”民进党大胜后,关于“不调整两岸路线,2016民进党就能胜选”的说法在民进党内流行起来。人们关心民进党两岸路线在2016台湾领导人选举前是否会有调整,陈晓星对此不乐观,她认为蔡英文不太可能在2016选举前提出好的两岸路线。

针对当前和2016以后的两岸关系前景,胡石青和陈晓星都表示曲折中有乐观。胡石青指出,两岸关系的关键是我们的政策能否稳得住。只要大陆对此有信心,并且持续贯彻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即使中间会有曲折,两岸关系终究会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上。

陈晓星引用俞正声“克难前行”四字指出,现在大陆越来越自信,我们有自信能够把握住两岸关系发展航船的方向,继续朝和平发展的方向努力。“过去两岸关系造成的那些血泪,殷鉴不远,老一辈人还有记忆”,因此大多数台湾人更想要一个和平的两岸关系,不会要一个野蛮的、冲撞的两岸关系。“我们还是在往和平方向走”。


【附】文字实录全文

孙晓璇:大家好,欢迎收看海外网视频访谈,我是主持人孙晓璇。刚刚过去的2014年,两岸关系经历了很多大事,例如去年2月和6月王郁琦和张志军的两次会面,比如去年3月台湾爆发的“反服贸运动”,以及去年11月底的“九合一选举”等等都引起人们对两岸关系前景的关注和思考。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对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以及对台政策做出了指示。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记者陈晓星老师和社科院台研所胡石青研究员做客海外网演播室,就上述话题为我们进行解读。两位老师好。

胡石青: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的胡石青。

陈晓星:主持人好,海外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人民日报海外版驻台记者陈晓星。

孙晓璇:很荣幸在两会期间,二位做客我们海外网的演播室,陈老师是我们的老朋友,是海外版的同事,胡老师第一次来做客。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并指出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有媒体表示,此次习近平讲话看似“四平八稳”,要点与之前几乎保持一致,没有变化。对这个说法,胡老师您先和我们大家聊一聊,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胡石青:我觉得实际上大家或许遗忘了2008年以前的两岸交流局势,过去6年多来两岸关系处在和平发展阶段,所以有人认为现阶段和平发展成为了必然,但实际上在2008年以前,两岸关系形势和现在区别很大。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的重点,就是在肯定今天和平成果的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过去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和艰难。从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实现“两岸三通”的口号以来,实际上两岸关系一直经历了曲曲折折、波澜壮阔的发展阶段。

大家都对两岸关系发展前景有过美好的憧憬,实际从1993年两岸“汪辜会谈”实现以后,两岸人民曾经对此燃起了非常强烈的希望和憧憬。但是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两岸关系出现了一个长期的“冷和”局面,两岸关系局势一度非常紧张。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两岸是否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

实际上从1993年汪辜能够实现会谈,并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它的基础和现在两岸关系快速发展局面出现的基础是一样的,就是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建立了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一个中国”是和“台独”、“两个中国”截然不同的。

陈晓星:有人说习近平总书记谈话“硬的更硬,软的更软”,关注两岸关系的网友们也都了解,“硬的”指两岸关系政治基础、经济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指“九二共识”。它的核心价值就是认同“一个中国”。

“软的”这一方面就是说我们是往和平发展方向走,两岸关系是要和平发展,实现这个方向具体的做法就是我们要了解台湾人民的意愿,我们充分照顾到他们的需求。在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团结台湾人民,两岸一起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

孙晓璇:这样一解读我就知道“硬”指的哪方面,“软”指的哪方面。现在两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让更多民众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这和中央之前确定的向台湾“三中一青”倾斜的对台政策一脉相承。“三中一青”我大概了解,“三中”指的是台湾中小企业、中下阶层民众、中南部地区,“青”指的是青年。为什么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强调对台政策向台湾“三中一青”倾斜?陈老师帮我们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陈晓星:我的理解是,这一政策是两岸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它深化的一种表现。两岸关系刚才胡老师讲到,从1979年大陆主动地伸手去推两岸之间的的障碍,我们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实现”三通“,从那个时候开始,都是两岸高层的互动,因为只有两岸高层破冰互动,才能真正打破两岸之间的障碍。

两岸关系发展到现在,当两岸高层很多破冰之举都已经完成之后,比如说中共中央总书记跟国民党主席的握手,两岸两会签订的20多项协议,当这些都完成之后,自然下一步就是要从上往下,让两岸关系的发展深化到基层。基层就包括刚才您讲的中小企业、中低收入人群、中南部还包括青年。首先这是一个深化的需要,其次也是我们回应台湾的现实,充分扣准台湾脉动,因应台湾出现的一些新社会情况的需要。台湾中南部和北部差别很大,无论是它的党派倾向,它的经济发展水准,教育程度都是有差别的。在两岸关系中,中南部和北部也是有差别的。比如说北部,一个台北人可能一年到大陆来五六十次很正常,它跟大陆形成一日生活圈,他早晨在台北吃早餐,搭一个捷运二十分钟到松山机场,飞到上海开会,开会以后中午在上海吃午餐,晚上回台北了,就这样便利。所以我们在台湾驻点的时候,很多台湾朋友都说,其实我们去一趟上海,比你从北京去上海方便多了,台湾朋友去上海、去昆山非常方便。

我在台湾看到一个数字,当时很惊讶,说台湾2300万人口,虽然现在两岸来往这么热络,每年从台湾到大陆的人次也以千万计数,但是台湾真正到过大陆的不到五百万人,大部分中南部人没有到过大陆,甚至他就是在闽南话的生活语境中,不大方便接受大陆的信息。不夸张地说,有的台湾南部人所接受的关于大陆的信息还非常落后。

孙晓璇:非常落后。

陈晓星:还停留在那样一个信息阶段,那样一个语境之中。所以我们要帮助台湾中南部地区了解大陆、认识大陆,这是一方面。

中小企业方面,胡老师是专家。台湾97%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就业人口接近8成,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在转型方面,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在一波又一波的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之下,它遇到的困难是非常大的。我们要思考怎么样帮助他们,比如说能够帮助他们拓展市场也好,或者加快他们的升级也好、转型也好,对他们的帮助可以说是解燃眉之急。

还有一个就是中低收入阶层,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分享两岸发展的红利,我们雪中送炭的对象还是中低收入阶层,我们更多关注他们的需求。

另外就是青年的问题。去年反服贸,台湾青年的社会运动、街头运动,凸显出来的信息让我很惊讶。原来我们觉得青年人从网络获得资讯非常方便,甚至他们可能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跟大陆学生都是同学,甚至他们夏令营也经常往返大陆,但是他们对大陆,对服贸为什么充满这么多的误解,出乎我们意料。后来我追踪一些深层次问题,其实从纵深看你就了解,现在的台湾青年人,他们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上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校园是塑造一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认同感的重要集体,他们是在那样一个台独的语境和体系下受教育长大的。既然他们有这样的成长背景,我们就要更多地帮助他们客观、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大陆。

前段时间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小片子,我觉得拍得特别好,叫“戳瞎一只眼睛看中国”,就是说中国有随地吐痰、插队这一面,同时它也有每当天灾人祸的时候,总有人出来扶危济困这一面;它有雾霾、污染这一面,同时它也有从1949年我们平均寿命是三十几岁到现在是七十岁,已经达到联合国发达国家标准那样一个人均寿命,它也有这一面。就是说你只看哪一面都是“一只眼睛看中国”。我们就是要更多地帮助台湾的青年人,帮助他们用两只眼睛看大陆,两只眼睛看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两只眼睛看两岸关系。这就是我对“三中一青”的理解。

孙晓璇:您掰开揉碎解读,我们网友就很好理解了。此次两会期间,海协会长陈德铭和商务部部长高虎城都提到两岸经贸合作,尤其是ECFA、服贸的议题。我们知道中韩自贸区协定签署前后,台湾社会舆论和台湾产业界对台湾如何应对韩国的竞争充满担忧。我们知道中国台湾和韩国以前都是同属“亚洲四小龙”之列,可是如今连岛内一些学者也认为台湾已经不是“四小龙”成员了。胡老师能否帮网友们解答一下,为何这些年台湾地区的经济如此地衰败?

责编:牛宁、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