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谁让“直升机”父母出现

2015-09-10 10:02:06来源:中国台湾网 分享:
字号:

  台湾的各大学即将开学,若干家长陪着大一新生子女到学校报到,甚至代为安排相关事宜,这种亲情表现,被笑称“直升机父母”飞出来了。相较于1925年朱自清写下“背影”一文,描述他与父亲在车站话别过程,百年间所谱出的两代情。又岂有高下之分。

  台湾《立报》9月8日社论说:直升机父母的出现,不见得是一件坏事,重要的是家长在照料过程中,是不是也留给子女独立发展空间,尤其只能送子女住校,无法陪着子女学习,未来校园承担的教诲责任,才是大家所寄托。

  今年进入台湾各大学就读的新生,是8、90年代后出生的小孩;他们的父母则约在5、60年代出生。这一批为人父母者的成长环境,刚好遇到台湾经济起飞,他们上一代父母忙着立业,被迫让孩子提早学习独立,或者可能因创业而疏于照料,但孩子也懂得打工、闯天下,日子虽苦却有着希望。

  时空环境腾移下,5、60年代出生的家长,在社会上搏得比较好的名声或经济条件,在他们眼中,过去父母疏忽的地方,他们总是想着不要让子女跟着受苦,希望孩子少走一段艰辛路,所以事事替子女打点。

  更直白一点来讲,5、60年代出生的家长,遇到家庭计划“一个不嫌少;两个恰恰好”政策影响,让少子化提早来到,子女都成为家长心肝宝贝,岂能不加以照料。

  于是1990年代,西方以“直升机父母”一词,形容对孩子永远操不完心的家长,就像直升机般在孩子附近盘旋,会注意孩子一举一动用词,也在台湾出现了。

  相似的情景,来看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内容叙述着他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念书的搭车过程,从父亲照料他上车,替他买橘子,作者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就是父亲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换句话说,即使时光过了百年,站在孩子视野,看待同样往异地就读的家长眼中,直升机父母的表现古今皆然,唯日后回忆,不也让人觉得感动?

  直升机父母的出现,不见得是一件坏事,重要的是家长在照料过程中,是不是也留给子女独立发展空间,尤其只能送子女住校,无法陪着子女学习,未来校园承担的教诲责任,才是大家所寄托。

    欢迎关注“港台腔”(微信公号:gangtaiqianghktw),有更多相关解读。

责编:刘国民

关键词:直升机,家长,背影,子女,住校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