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植土豆——火星农业的试验田
《火星救援》中,马克把部分居住舱改造成了自体循环的小农场,靠种植土豆维生。为了拍好电影,剧组也真的在摄影棚内种了土豆,并完全任其自然生长,以模拟马克在火星上种植食物求生的场景。原著小说也有大部分内容详细介绍火星生存所需的农业种植技术。因此,种植农作物是太空探索和火星探测的重要项目。
马克从食品中寻找任何可以种植的作物,如豌豆、菜豆、土豆。要获取热量,最佳选择是种土豆。土豆可以大量繁殖,而且土豆也能提供相当不错的热量(每千克含有770卡路里的热量)。
“我很确定我手上的这批是可以发芽的土豆,问题是我没办法种出足够数量。”
好吧!继续我们的数学题。在62平米的菜园里,400天可以种出150千克的土豆(食物吃光的期限),有11.55万卡路里的热量,每天可以提供288卡路里。但以马克的身高和体重,即使稍稍饿点肚子,每天也需要1500卡路里的热量。要维持生计,实在还差的太远。
如果光靠土豆,只能支撑多少天呢?76天!幸运的是,土豆可以重复收获,76天里面还可以再种出2.2万卡路里的土豆,还可以供应15天。因此,马克在火星上生存的时间可以从400个火星日延长至490个火星日。但他需要活到第1412天,才可以等到救援。因此,至少还缺1000天的食物,那么马克又是如何解决食物问题的呢?
在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通过定时的货物补给获得丰富的食品和生活设施。就在今年,国际空间站已经成功栽培出新鲜的蔬菜。在空间站上,蔬菜属于极具开发潜力的新鲜食材,只要用有色光线控制,蔬菜就会乖乖生长,按时供航天员食用。其中生菜是最容易种植的蔬菜品种。
但在6500万千米外的火星,马克必须实现自给自足。因为即使地面马上发射飞船,最快也要9个月后才能把食品送到火星上。因此,需要筛选适应火星环境的作物种类,在火星上种植作物,不仅可以确保未来登陆火星的航天员能够满足营养需求,还可以大大减轻需要从地球上运送的物资重量,显著降低载人登陆火星的技术风险和经费成本。
马克和他的火星农场,他正在测量土豆的长势。马克身边的是自制的用火箭燃料N2H2生产水的装置
责编:栾雨石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