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模拟试验场——地球上的“火星基地”
《火星救援》原本计在澳大利亚拍摄,但被当地政府拒绝。后来只能选择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拍摄,因为当地拥有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摄影棚之一。
影片中壮丽的“火星表面”场景,是在约旦著名的“玫瑰沙漠”瓦迪拉姆(Wadirum)取景的,最终的效果由实景拍摄加上CG技术共同完成,让观众真假难辨。CG技术是指影片本身在真实场景中拍摄并由真人表演为主,但穿插应用了大量虚拟场景、角色、事物、特效等对象。瓦迪拉姆沙漠寸草不生,除蓝天白云提醒我们仍在地球上外,空旷无垠,满地红沙,恍如真的游历在火星表面。
约旦著名的“玫瑰沙漠”瓦迪拉姆是火星救援的取景地(图片:山水与共博客)
图3 科学家在犹他州沙漠中找到了类似火星表面的模拟试验场,设立了火星沙漠观测站,让航天员在在火星模拟场景中开展模拟生存、地质考察、植物栽培等( Jim Urquhart/Reuters)
为训练航天员和研发载人登陆火星的相关技术,科学家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和非洲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北部也都找到了火星表面的模拟场景,并设立观测站开展长期观测和研究。
在漫长的飞行旅途以及火星生存过程中,如何缓解心理孤独是一大问题。影片中,马克在火星上生存的整个过程中,都十分清醒而镇定,展现了一个航天员的优秀品质。如果换成是普通人,一旦知道自己没赶上回地球的飞船估计就已崩溃。马克却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冷静和坚韧,救治伤口、清点食物、计算每日所需、建设火星农场、培育土壤、种植作物,一切安排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偌大的火星上,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
种地之余,马克想方设法自己找乐,他有时坐在山丘上沉思,有时面对摄像头促膝谈心。此时,他想到的不是如何从火星上逃回地球,不像荒岛上的鲁滨逊等待海面上的大船,因为从火星上逃回地球和碰到有人路过的可能性都不存在。马克首先想到的是生产自救,在火星上活下去。这个被遗弃在火星上的航天员由此在陌生的红色行星上拓荒,就像牛仔拓荒美国西部一样。
责编:栾雨石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