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熔断后为何加速下跌:原来是磁吸效应

2016-01-05 09:29:35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摘要:今天是新年第一个交易日,也是A股熔断制度全民公测首日,全市场两度熔断,午后因7%下跌史上首次提前休市让投资者大开眼界。另一方面,股指期货新波动限制的规定可能会造成期货、现货涨跌幅限制不一致,造成复杂的连锁磁吸效应表现和其他问题。

  不少机构人士都对新制度提出了建议和看法。有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国内个股已经有涨跌幅限制类似熔断,任何市场制度都需要配套性措施,从海外经验看,熔断制度一般都是T+0、没有涨跌停的市场,对冲机制也相对完善,国内制度显然还需要完善。他认为,目前国内的熔断制度会对交易产生质的变化,可能加剧流动性问题,未来市场震荡会增加。

  另有私募基金人士也提到了三点看法:一方面,所有市场都以沪深300指数作为熔断基准指数不太合适。另一方面,5%的熔断阈值比较低,两档熔断间隔设置偏窄,增加了市场非理性因素,虽然人为限制了波动率,但会提高暴涨暴跌概率。“当前市场存在流动性错觉,实际上超量资金在去杠杆后已经大幅减少。”此外,如果熔断是为了给市场“冷静期”,恢复流动性,可以考虑让波动较大的上市公司、交易所等部门在熔断期间做一些信息披露,消除恐慌情绪。磁吸效应:熔断制度的理论实证研究成果磁吸效应是实行涨跌停和熔断等机制后,证券价格将要触发强制措施时,同方向的投资者害怕流动性丧失而抢先交易,反方向的投资者为等待更好的价格而延后交易,造成证券价格加速达到该价格水平的现象。市场表现为涨跌停和熔断的价位附近存在磁吸力,所以称为磁吸效应。对其影响,海外和国内都曾做过一些研究,近期,有国内机构专门做了梳理和总结:

  在1987年美国股灾发生之后,美国股市计划引入熔断制度,一些学者当时就预测这将引发磁吸效应。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Fama当时从理论上预测该制度会导致磁吸效应:“投资者将抢在熔断前完成交易,导致熔断的加速到来”。

  另一位芝加哥大学的学者Telser也预测到可能发生的买卖订单不平衡问题,“在预期到部分无法保持耐心的投资者会在熔断或涨跌停之前卖出或买入时,潜在的对手方会倾向于延后交易等待更好的价格”。另外,当价格即将接近熔断价格限制时,会对持有相反头寸的投资者造成心理压力,迫使他们对冲手中的头寸,使得市场价格更加趋向熔断价格。

  之后的众多学者利用世界各国市场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大多数都支持了磁吸效应的存在,但也有少数研究持相反结论。例如Kim和Rhee(1997)利用东京股票交易所的交易数据、Kuhn等人(1991)使用1989股市崩盘期间的美国股市交易数据、Chan等人 (2005) 使用吉隆坡交易所的订单数据、Cho等人(2003)使用台湾股票交易所的数据,都发现了显著的磁吸效应,出现了市场价格加速向熔断价格和涨跌停价格靠拢的现象。

责编:宋胜男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