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良面对自己走过的路和现实美好的生活,不无感慨的表示:“到现在我越发领悟到恩师当年命我到天津历练的良苦用心和远见。
对于以往的经历,黄老特别感谢师傅的教诲:“我和师父的感情非同一般,姑姑和师娘都是京剧演员,我们的感情非常好,所以通过这个桥梁我拜在了侯先生的门下。后来我师傅让我到天津去见世面,到了天津后我才真正历练了自己的舞台能力,并且在舞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黄铁良说:“师父对我非常严格。有一段相声叫《王金龙与祝英台》,那时候师傅告诉我要学小生的唱腔,并且认为我有潜力,能够唱好。当时我不以为然,现在我在使活的时候用上了小生唱腔,这一切都要感谢当年师父对我的严格教诲。包括我总说的‘受累不讨好’的贯口和绕口令,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学。比如《十八愁》没有什么包袱,但是演出非常累人。我师傅就叮嘱我一定要学好这些基本功,所以现在我使《十八愁》依然很轻松,原因就是我听了师傅的话,平日里总是温习、遛活。”
黄铁良感慨道:“我现在清晰地记得师傅和我说的话———只要你受累,就一定会在观众那里讨好!”
1998年,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于宝林相声倡议、组织下天津首开文革后相声大会之先河。1999年8月,正式定名“天津市众友相声团”,黄铁良、尹笑声成为该团攒底最佳搭档。
六年来,他与尹笑声挖掘整理了《洪羊洞》、《大保镖》、《白事会》、《大审案》、《武训徒》等几十段传统相声轮番演出。其中,部分节目被天津市电视台、电台录音、录像,经常播放。黄铁良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逐步显现出功底深厚,活路宽泛、滑稽醒目、表演火爆、技巧灵活、包袱准确、能说能学、驾轻就熟、“相”“声”结合,亦庄亦谐的艺术特色。故受聘于北方曲校中专班和大专班任教。为传承祖国民族传统文化尽心尽责,辛勤耕耘。
上世纪90年代,黄铁良、尹笑声、佟守本等天津相声名角在于宝林的倡议下,共同发起成立了天津众友相声艺术团,多年坚持剧场演出,为相声在天津的再度繁荣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编:刘国民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