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媒称"中国记者是间谍" 当事人撰长文详述经过

2017-05-05 15:57:1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应该道歉的是总理新闻办,因为加拿大是一个民主国家,一个自诩新闻自由的国度。

加拿大《新闻报》(La Presse)日前报道称,中国驻加记者曾从事间谍活动。我国中国驻加使馆进行了严厉斥责。当事人李学江(人民日报前驻加拿大记者)向海外网(m.haiwainet.cn)发来文章《人民日报记者驳斥加拿大媒体和前政府官员对人民日报和记者的造谣中伤》,并附有照片和对照片内容的阐释,以此反驳加方的说法。

IMG_6624_副本.jpg

李学江站在加方所称的”雷达站”前 新华社驻渥太华记者张大成摄影

李学江:在随加拿大哈珀总理视察期间,记者们有时要住在帐篷中。其后面高出账篷的圆球就是雷达站,拍照是公开场合进行的,有新闻办官员在场,并不禁止记者们拍照。怎么就成了窃取情报?!

李学江在同加拿大总理新闻办发生争执后,加拿大总理新闻发言人要求李学江道歉。在随行记者团的要求下,李学江就此接受采访。

IMG_8696.JPG

图为李学江接受记者团的采访 新华社驻渥太华记者张大成摄影

文章正文如下:

加拿大《新闻报》5月1日引述所谓内部人士消息,说什么中国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驻加记者是间谍,受到国家安全局的监控。其报道提到本人的名字,说在随同哈珀总理北极之行期间李学江对新闻报道不感兴趣,而是到处拍照军事设施。这样毫无事实依据的指控纯属凭空捏造。

事实的真相是,在2013年8月在随同哈珀总理北极之行的6天中,本人每天都发回一篇报道,且每篇都配发有四,五张照片。最后还发了一篇述评。可见说本人对报道无兴趣,纯属这位新闻发言人的凭空臆测。本人之所以拍照是因为本报在加拿大并没有摄影记者,而文字报道需要配发相应图片。在北极之行的6天中,我和新华社记者也并没有见到什么军事设施,破冰船演习,不让中国记者参加,我们连影也没看到。只有一天在记者们住的帐篷的很远处,看到一个圆形似为雷达站的建筑,因为只有它突兀地立在荒原上,所以随行记者不少人都举起相机拍了照。本人所拍这一照片已发在人民网上。所有拍照都是在总理新闻办官员在场情况下进行的,他们没有说不许拍照,更没有任何禁止拍照的标示牌,连加主流媒体都承认是允许拍照的。此外本人还拍了两张记者们坐在C—130军机内打旽的照片,机舱是个空空洞洞的大统舱连舷窗的卫生间都没有,官员和记者们在黑暗中挤坐在布绳编织的两排条橙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照片发在人民网上,意在表明:北极之行的是一次艰苦之旅,大家都疲惫不堪。如果将此看成是窃取军情报,难道不感到荒唐么?

哈珀执政后,中加关系骤冷。在反华意识形态的驱使下,其安全情报局官员将每个中国人都看成为间谍,其前局长在2010年就曾公开表示,加60%的反间谍经费用在监视中国,即是明证。三年前,加安全情报局就对安大略省国际贸易部部长陈国治进行秘密监视与调查,仅因他是华人,且有多次往返中国的签证。此举受到该省省长和省政府的批驳,也引起华人社团的一片抗议声讨。所以他们一再抹黑中国和中国记者也就不奇怪了。

前哈珀政府新闻官现在又站出来诬蔑中伤中国和本报记者,一方面是不愿看到中加关系改善,另一方面是因为本记者在2013年随哈珀总理北极视察期间曾同其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与交锋。现在想起来往事的历历,特在此写出,揭露其阴谋,并请读者们看看哈珀政府新闻办中某些官员的拙劣表演。

一、冲突事件发生始末

事件发生在2013年8月末的北极地区。自保守党于2006年上台执政后,哈珀总理每年都要视察北极地区,每次出行都会有记者团随行。2013年8月,本人作为人民日报加拿大分社首席记者同新华社渥太华分社首席记者张大成经总理办公室审核批准,也加入了随行记者的行列。随行媒体包括路透社,加通社,《环球邮报》,《全国邮报》,《多伦多星报》等主流媒体,共18位记者。大家先是乘坐总理专机空军一号飞抵白马城,由于北极其他地区无柏油跑道,其后便是改乘C-130大力神军机。

哈珀此行访问了加北极地区中的六个地点。每到一地,哈珀都要在集会上发表演讲,内容无非是北方地区资源丰富,政府支持当地开发,以保持经济增长,创造就业之类。他以此来表明保守党政府对北极发展的重视,为本党拉取选票。8月23日哈珀一行来到最后一站,魁北克省的最北部,一个距渥太华3000多公里的名叫拉格兰的大型镍矿,演讲就在镍矿大厅中举行。

按惯例,哈珀演讲之后是记者提问环节。哈珀其人一向不善于也不情愿同记者打交道。即便是在竞选期间,他也限定记者们只能提4个问题,因此他一直同媒体关系不睦。此次北极之行他似有意要表现大度些,每场允许记者团提5个问题。根据惯例,总理演讲前,记者们便聚集一堂,各自提出想到的问题,然后经集体讨论,遴选出5个最重要的问题,随后将提问记者的名字排序后交给随行的总理新闻办副主任,副新闻发言人斯蒂芬——一个30多岁,不苟言笑,并经常同记者们发生冲突的年轻人。

由于提问受限,也是出于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所以在前5站,都没有给两位中国记者提问的机会。到最后一站时,CBC电视台的老记者出于礼貌问本人可有什么要问的。本人回说,当然有。于是大家都转向了我。我说,“总理每到一处都在讲要加大投资开发,但却从未说明钱从何处来;我想请总理就外国国有企业投资加拿大能源业的政策做些具体澄清。”本人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自中海油并购加尼克森油气公司后,哈珀就表示下不为例,今后要对中国国有企业投资加所谓的“战略资源”进行严格限制,但政府却一直没有出台明晰的规定,加方往往以模糊的安全为由否决中国国企的投资。记者在问题中并没有明提“中国国有企业”,因为印度和马来西亚的油气公司也是国有企业,但加政府对它们却不设限,这显然是对中企抱有偏见。

记者团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好,很重要,并一致同意将本人的问题纳入到提问名单。不过《太阳报》的记者不想放弃其问题,于是向总理新闻发言人提交的名单中就有了6个问题。

随后大家就前往会场听哈珀演说。记者们都站在听众席后,提问的6位记者则排队站在麦克风后。这时随行的副新闻发言人斯蒂芬走了过来,他告诉大家,还是不能破例,只能提5个问题。这让大家很为难,斯蒂芬示意中国记者退出,但大家认为本人的问题很重要。《环球邮报》的记者当他的面指出:李先生此次随行也是付了钱的,理当有一次提问机会,否则就太不公平。这时另一位记者表示愿意放弃,将机会留给中国记者。于是斯蒂芬转过身来问本人的名字如何拼读,本人就递给他一张英文名片,斯蒂文将本人的名字写到了他的小本本上。也就是说,他此时不得不勉强地接受了记者团的集体决定。因为约定俗成,他并无权决定由哪家媒体的记者来提问,这完全是属于随行记者团的权力。

于是本人排在麦克风后排在提问记者第五位。但当还有两人就要轮到本人提问时,总理新闻办名叫朱莉的女秘书前来将本人拉出队外,劝本人放弃提问,本人没有同意。在向斯蒂芬汇报后,朱莉回来再次将本人拉出队外,提议本人的问题可以交由《太阳报》记者代为提出(这表明本人的问题并非是个不可以提的敏感问题)。但本人再度回绝,我告诉她这是一个中国视角的问题,换他人不合适,对中国记者也不公平。过了一会儿,朱莉再次前来将记者扯出队外,坚持要记者放弃提问。本人这时非常生气,问为什么,并表示绝不接受。因急于走回话筒前提问,所以本人将她拉记者的手用力推挡开。这就是后来广为传播的所谓“发生了推搡场面”。此时,哈珀已在回答第4个问题,下一个即将轮到本人提问,于是本人就伸手去抓麦克风,朱莉示意举话筒的人将话筒从本人手前抽走,并叫来两位皇家便衣骑警,将本人拉扯到会场后方四、五米的地方。本人向他们出示记者胸牌说,“我是记者,只是要提问,为何拽我?”这时所有记者都拿着像机围了过来,两位骑警似乎感到这样对记者颇有不妥,于是立即放手,让本人返回麦克风前。但此时哈珀已经回答完4个问题,说声再见就转身走人了。6天中,随行加拿大记者向哈珀提了29个问题,却没有给中国记者一次提问机会。看来,警察当时似乎并不知道本人是要提问的记者,多以为是捣乱分子呢。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