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海外华人如何有"质量"的参与"一带一路"

2018-04-11 09:27:0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发展,尤其是沿线国家华人华侨华商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和方式,为现有国际秩序、发展路径和模式提供有益的建议与补充。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以当代中国都会生活为主的电视剧和流行音乐,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年轻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轻人之间的文化对话。粤港澳大湾区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并存和发展,大湾区内部如何成功推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的互联互通,对如何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五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中国新文化、新发展模式和新潮流,或许能对原有的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有益的补充,可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民重新认识中国、认可中国,对中国的形象更趋于正面。

而且,上述的中华的新文化、模式和潮流,对提升中国的文化外交颇有助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众,无需再透过不具文化气息的产品,像是高铁、工厂、汽车和日用品等去了解中国,而是通过中国的新发展模式,使坚毅不拔、勇于创新、力求发展等的中国新形象深入沿线国家的民心,并让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一种“非西方”的共通感觉。

我们认为,在推广上述中华新文化、模式和潮流的基础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人华侨,可以充当一种介于中国和沿线国家的 “次转换站”(transformer sub-station)的角色,通过改造中华新文化、模式和潮流,使之更适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新要求。

其三、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华人华侨创业园区,为海外华人华侨华商提供宽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建议,可以考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专门为海外华人华侨,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第二代、第三代华人华侨提供专项创业基金和扶持基金,吸引年轻的华人华侨前来中国创业。并推动和鼓励更多天使投资者、风险投资者投资年轻华人华侨的创业项目。

此举不仅有利于年轻华人华侨的发展,以及加强对中国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因为海外年轻的华人华侨可带来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与包容则是创意、创新和发明的重要动力,接纳不同的文化和意见,让每个人在市场上、工作上及社群中都能享受使用技术的能力,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开创创新产业的制胜秘诀。

除了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年轻华人华侨之外,我们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一个创新的天堂,“创新氛围”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建议在大湾区内鼓励创建各类“技术协会”,就像美国硅谷的许多此类协会一样,应该并且必须组织许多创新论坛、各类研讨会,以便让更多华人华侨华商通过参与协会,获得更高级的知识和智慧,以及让各行各业之间传递最新的信息。

其四、打造专门服务海外华人华侨华商的新型智库和研究机构。

我们通过对十一个国家的田野调研,发现海外华人华侨华商对中国的经济情况尤为关注,这关系到他们参与“一带一路”的信心和决心。对此,我们也曾在各公开场合建议,中国政府应考虑打造以经济为主的针对海外华人华侨华商的智库和研究机构,将之打造成为华人华侨了解、学习中国经济最新发展趋势的权威平台。

当前中国各类教育机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提供的教育,大多缺乏针对性。中国教育机构由于课程的设计,教育资源本身的限制等问题,来华留学的沿线国家学生,包括华人华侨第二代、第三代的普遍就读学科集中在对外汉语、中医、历史等“老三样”学科,较少就读经济、管理、金融、文创产业、创新科技、生物、环保等代表中国发展潮流,国际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的学科。

“一带一路”建设,显然并不仅仅需要中国各类教育机构培养懂汉语、历史、文学等的沿线国家人才。目前的情况不但难以有效吸引华人华侨第二代、第三代来中国求学,也难以提升他们服务“一带一路”的各专业能力,难以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所需要的全面人才。

新型智库可和中国教育机构合作,培养沿线国家学生尤其是华人华侨第二代、第三代成为兼具中国和国际视野,拥有金融、法律、会计、贸易等专业素养的通才,只有这种既懂中国发展模式,又了解国际商业规则的人才,才有希望成为政治人才和商界领袖。这既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也为沿线国家培养了自己的政、商界明日领袖。

与此同时,新型智库应当积极吸收海外华人华侨、来华留学的华人学生,乃至来华就读的沿线国家学生以各类的方式参与智库研究及其他工作,成为新型智库的一员,充分接触、整合海内外各种研究、投资信息和人脉资源。如果未来众多沿线国家的官员、商业领袖均由中国培养,或曾经是中国新型智库的成员之一,这对提升中国形象、影响力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实属一举多得。

各界已有共识,当今的国际竞争,已并非仅依靠经济、军事和科技这类“硬实力”的竞争,思想、知识、文化和智库等“软实力”的竞争愈加重要,产生思想、知识和深具特色的新型智库,已逐渐成为各国“软实力”竞争的重点。因此,打造作为华人华侨华商了解中国经济最新发展趋势的权威平台,把海外华商“引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相互对接、合作的智力支持平台,作为华人华侨第二代、第三代的知识、发展平台,结合“一带一路”、经济、金融三个领域研究的新型智库正逢其时,值得各界重视和思考。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提出有关推动海外华人华侨华商更多使用人民币,鼓励他们推广更富时代意义的中华新文化和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华人华侨创业园区和打造专门的新型智库等建议,并不是希望产生“甜蜜情景”,透过经贸、文化等领域与沿线国家深入交往,从而利用中国经贸、文化的优势,最终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化”,也并非要取代现有的国际秩序,而是希望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发展,尤其是沿线国家华人华侨华商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和方式,为现有国际秩序、发展路径和模式提供有益的建议与补充。

(梁海明,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冯达旋,丝路智谷研究院首席顾问、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原副校长。)

原题:海外华人参与“一带一路”有多难?

来源:FT中文网

责编:介瑾、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