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规范化怎么成了捆死基层手脚的形式主义

2020-09-21 13:29:03来源:半月谈
生成海报
字号:
摘要:工作管理走上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趋势和方向,但要做到讲科学重实际。

基层执行,从反感变成习惯,甚至由恨生爱——

近期,南方某地一张执法人员半蹲在菜市场摊位前用拉直线的方法衡量蔬菜摆放是否整齐的照片火了。这种“用绣花功夫进行农贸市场精细化管理”的做法引来批评。

有基层干部反映,以前说包子好吃不在褶上,现在工作干好全在面上,只要照着上级机关制定的标准和规范做好工作留痕,就能顺利过关。“熟悉了这里面的门道,工作其实更好干了。”东北某省一名乡镇干部对半月谈记者说,过去干工作常年走基层,干了不少活却不出数,“现在好,照片上墙就算干活了;表格填好,就算完工了。尤其是上面很多检查,也对表不对事,认认真真走好形式就万事大吉”。

3

抓工作干事业,要“走形”更要走心

“过度规范化、标准化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变形变味的规范和标准,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基层往往有苦难言。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过度规范化、标准化的一大要害在于无视千姿百态万马奔腾的基层实践,而要用一把尺子量遍基层事务,束缚了基层活力和创造力。标准和规范往往是上面定的,有“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权威性,成了考核的指挥棒,自然而然地将基层的注意力和精力吸附于此,而不是实打实地把工作做好做扎实。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工作管理走上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趋势和方向,但要做到讲科学重实际。所谓的规范和标准,要多一些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少一些简单而来的“拍脑门”决策;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既要让基层工作有抓手,有约束,也要给基层留有空间和余地。

受访基层干部表示,期盼把整治过度规范化、标准化纳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表现中,集中清理一批过度留痕、过度规范化、过度标准化的规定,为基层松绑解套;在督导考核上,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而不是所谓“规范”和“标准”的程度,让抓工作干事业“走形”更走心。

来源:2020年第17期《半月谈》 原标题:《标准过高规范过细,捆死基层手脚搞形式主义?》

半月谈记者:徐扬 汪伟 邵琨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