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24日上午,江西省貴溪市濱江鎮,一輛載有17人的7座面包車墜入水塘,致11名兒童死亡。目前,貴溪市政府副市長等12名事故相關責任人已被停職檢查。不提振責任意識,不加大教育投入,不破解關涉留守兒童的制度之結,校車悲劇就很難消失。 |
不提振責任意識,不加大教育投入,不破解關涉留守兒童的制度之結,校車悲劇就很難消失
12月24日上午,江西省貴溪市濱江鎮,一輛載有17人的7座面包車墜入水塘,致11名兒童死亡。目前,貴溪市政府副市長等12名事故相關責任人已被停職檢查。
從刑拘肇事司機到關閉幼兒園,從賠償遇難幼兒家屬48萬元到迅速啟動問責機制,積極善后,體現了不苟且、不回避、不姑息的誠意與決心。只是,那11名溺斃在冰冷河水的孩子看不到這一幕,他們還沒來得及綻放的人生,再也無法指向美好未來。
問責,才能告慰死難兒童﹔反思,才能遏制悲劇。如果早一點關閉幼兒園,早一點查處超載校車,悲劇或可避免。梳理近年來發生的校車悲劇,不難找出它們的共性:校車不達標、超載、超速……因校車事故頻發而催生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已於今年4月正式施行,該條例對校車已經出現的問題、可能存在的軟肋都有所著墨,可仍然無法阻攔一些校車駛向死亡終點,原因在哪裡?
發現病灶容易,開出藥方也容易,但是,現實中,偏偏有人不照方抓藥,甚至干脆把藥方扔在一邊,鈍感如此,悲劇能不重演?而反思這起校車事故,除了看到灰色監管,還應該看到,在一些僻遠鄉鎮,對不少孩子來說,無論優質校車還是正規幼兒園,都還是夢想。比如,當地政府之所以沒有及時關閉幼兒園,是因為一旦關閉,這些孩子將無園可上﹔而這輛寒酸的面包車,根本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校車,而是園長用來接送孩子的“私家車”,質量沒保証在所難免。
根據教育部去年發布的公報,2010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56.6%。多達近半數適齡孩子無法入園,這是無法回避的嚴峻命題。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500億元,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困難地區發展農村學前教育。500億元的財政投入,也許無法保証所有適齡幼兒都有園可上,但重視和發展學前教育的思路卻值得關注。
如今,我們正闊步走在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的路上,但學前教育並沒有納入免費義務教育體系。為彌補學前教育發展的短板,就需要政府不斷加大教育投入。世人吁盼已久的財政性教育投入佔GDP4%的目標,今年已然實現,教育大投入的陽光也應該照進學前教育。這樣,上不起、上不了幼兒園的孩子也就能更好地感受到公共財政的暖意、公共政策的善意。
因此,遏制校車悲劇,不能止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提振責任意識,不加大教育投入,不破解關涉留守兒童的制度之結,校車悲劇就很難消失。為校車護航,就是為生命護航﹔保証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就是播種美好未來。惟願開往春天的校車,能夠載著孩子走上安全而明媚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