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飛機發動機一直是中國在航空領域最大的弱點,長期使用外國產品,這種戰略性的裝備,別人也不會拱手相送,除了花費大量經費外,還有被卡脖子的危險。 |
正當《漢和防務評論》編輯平可夫稱“對於中國空軍而言,運-20運輸機試飛成功是一個‘重大飛躍’,但運-20運輸機在技術上仍不如其他先進軍用運輸機。” ,“因為該款運輸機配備了‘非常古老’的俄制發動機”的時候,中國運-20大飛機的“心臟”“WS-20”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即將誕生。
飛機發動機一直是中國在航空領域最大的弱點,長期使用外國產品,這種戰略性的裝備,別人也不會拱手相送,除了花費大量經費外,還有被卡脖子的危險,是中國飛機制造的瓶頸。
據悉:軍用運輸機的動力裝置,分為渦槳發動機、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槳扇發動機四種,渦槳發動機一般多用於輕型和中型運輸機,渦噴發動機和渦扇發動機多用於重型或戰略運輸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一些運輸機在採用渦噴發動機,但這與后來發展出的渦扇發動機相比,耗油率偏高,經濟性不好,逐漸被淘汰,現在的大型軍用飛機一般都採用渦扇發動機,油耗率偏低,但加工難度很高,研發周期比飛機還要長。
據有關專家稱:“飛機發動機的研發周期,一般比一架飛機機身的研制周期要長5~6年,甚至更長,發動機的研制一直是我國飛機制造業的瓶頸。美國等西方國家也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 目前,我國研發的國產發動機也已接近尾聲,未來運-20的載重量還能再提升10噸左右。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西方的封鎖之下,自主研發的中國的發動機即將誕生,這對於中國的軍事戰略,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軍隊人員裝備的輸送,在現代化戰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的軍事運力的大幅度提高,其戰略威懾作用在當前中國所處的情況下是顯而易見的。中國防衛力量的強大,對於亞太地區以及整個世界和平,是一個有力的保障。
中國大飛機發動機即將誕生是一個好消息。
正是:
中國軍機新心臟
戰略意義不尋常
自主研發新成果
沖破瓶頸有保障
(注:本文轉載自“三杉--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