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來理解了,恰恰說明以前不理解,這也說明子女與父母的“冷戰”是一個常態。這一點,在文學作品中可以找出大量旁証,比如《紅樓夢》裡的賈寶玉見到賈政猶如老鼠遇到貓,《家》裡的覺新兄弟個個精神壓抑。 |
李雙江之子李天一繼2011年開車肇事打人被勞教,最近又攤上輪奸的大事了。據說李雙江被氣得病倒住院,雖然被証實屬謠傳,但很多媒體一本正經地作了報道。公眾輿論又一致認定李天一“坑爹”,比如李開復就在微博上調侃“女兒坑的都是干爹,兒子坑的都是親爹”。
不是沒人批評當爹媽的平日裡放縱孩子,但“坑爹”之說顯然與公眾具有更大親和力,它是一種集體潛意識。孩子“坑爹”,意味著其父母是受害者。孩子不上道,父母第一反應是“氣得吐血”,是恨鐵不成鋼,而很少有父母反求諸己,或者有一絲反悔但居於次要位置,孩子被推向了主要責任的前台。
一個人的成長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父母的、自身的、社會環境的。我們眼看大學校長、院士的兒子做了黑社會頭目,也看到單親家庭子女克林頓、奧巴馬成長為美國政治精英。未成年人犯事,我們很難作單一的歸因,比如隻說李雙江夫婦把兒子寵壞了。
但在中國文化語境中,父母親一直扮演著施惠者、被連累者、受害者的角色,看不到自己作為父母的責任與義務,正是中國為人父母者一個普遍的毛病。周國平《歲月與性情》一書中說,中國的父母喜歡強調自己生養子女多不容易,要他們知恩圖報。把養育子女當成一件苦差事,是國人的一項共識。孩子們大了,驀然發現自己已經滿頭華發,這種文學性意象則意味著父母是子女的受害者。
所謂缺乏責任觀念,不是說父母不給孩子吃的穿的,而是在教育責任上的缺位。這種缺位,一是時間、精力投入不足,二是沒有耐性和技巧性。中國人很忙,這是事實,父母親忙著追求自己事業的成功。對子女的教育,於是被簡化成兩樣東西:要麼放任,要麼不合意就打,把打當成一種高效教育法。兩者的背后都是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疏遠、隔膜,有些子女則走向叛逆。
証明中國父母與子女關系疏離的証據之一,是很多人都在重復一個說法:在自己為人父母后,才理解了父母當初的難處或者良苦用心。后來理解了,恰恰說明以前不理解,這也說明子女與父母的“冷戰”是一個常態。這一點,在文學作品中可以找出大量旁証,比如《紅樓夢》裡的賈寶玉見到賈政猶如老鼠遇到貓,《家》裡的覺新兄弟個個精神壓抑。
這種父母與子女的疏離既是情感的疏離,也是精神的疏離,子女除了從父母那裡得到溫飽外,無法從父母那裡獲取精神性、知識性營養。子女犯事,與其說是他們“不上道”,還不如說是父母的失職,也是父母履行自己作為父母的責任的失敗。
但放眼今日中國,父母對子女言傳身教的責任觀念似乎並不明確,我們常見父母為子女積聚錢財,卻未必看到父母把多少時間花在陪孩子游戲、與子女溝通上。不久前一位開封青年向父母要不到錢,居然殘忍地傷害父母的身體,人們自然罵這位青年“坑爹”。殊不知,坑爹的子女正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