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不斷陷入周邊各種領土糾紛的中國而言,《武器貿易條約》似乎很遙遠,而且也遠離大眾的視線。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大國之間的戰爭威脅停留在理論和軍事預案之中,恐怖主義的威脅卻是真實而頻繁的。 |
共識和分歧
在上世紀的多數時期,國際社會主要關注以核武器為代表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流通,較少關注常規武器,特別是槍支等小微武器。今天國際社會的關注越來越多地投向如何更好地控制常規武器流入戰亂國家。在全球武器泛濫的現實下,我們在電視新聞鏡頭中看到,基地組織成員、墨西哥毒販和索馬裡海盜手中揮舞的AK步槍和火箭彈。這種惡果不僅傷害到那些戰亂國家,此前對這一局面無動於衷的其他國家也開始嘗到了惡果。
早在1991年,聯合國同意建立「常規武器登記冊制度」,成員國必須逐年申報常規武器的進出口情況,但這個制度並沒有多大約束力。隨著惡果逐漸凸顯,全球范圍內的呼吁聲開始出現。2005年,時任英國外相的杰克·斯特勞正式宣布英國將支持制定武器貿易條約,2006年12月,壓倒多數的國家投票通過聯合國大國第61?89號決議,贊同建立一個為達成「武器貿易條約」而努力的聯合國磋商程序。
這一條約的基本原則是建立一項普遍適用、有法律約束力的規定,以確定在哪些情況下,允許一個國家出口或進口常規武器裝備。這些規定將在國家層面上執行,其總體目標是確保所有國家在批准進口和出口武器之前,慎重考慮風險,減少不負責任的武器轉讓行動。
盡管監督的權力依然保留在國家層面,但對武器出口的可能限制依然遭到不少國家的反對,以2006年美國的反對尤為明顯。
在不少國家看來,武器泛濫歸因於非法武器貿易,而不必干預合法武器貿易。但是,大多數非法武器交易都是在合法外衣下進行的,只是幾經轉手后,才流入未經授權的終端使用者。
前文提到的「死亡商人」布特,在最后一次試圖向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美國特工假扮)出口武器時,就曾考慮找一位尼加拉瓜的官員,付對方一筆錢,然后讓其簽署一份「最終使用者証書」,使交易合法化。
「這活兒有點兒政治,有點兒商業,還得有點兒機靈勁兒……如果不小心的話,就會弄出丑聞來」,布特當時在不知情情況下向美國特工真實講述了非法軍火貿易如何漂白的真相,也從側面告訴了世人需要一個國際制度來規范國家間軍火交易的現行模式。
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批評觀點認為,因為「武器貿易條約」最根本的出發點是保護平民免受種族滅絕、戰爭犯罪、種族清洗、反人類和粗暴侵犯人權等行為,但有關人權和人道主義的標准往往帶有政治敏感性,難以客觀判斷,而這將有損於一些國家自衛的權利。事實上,目前並非所有國家都加入了國際人道主義法和人權法體系的所有條約,各國承擔的國際義務存在差別。
讓人憂慮的是,聯合國成員都已接受了《聯合國憲章》,如果它們無法接受憲章中關於人權標准的描述,如果《武器貿易條約》不能保護或保持這些權利,那麼,憲章和條約就毫無意義。
中國面對的挑戰
對不斷陷入周邊各種領土糾紛的中國而言,《武器貿易條約》似乎很遙遠,而且也遠離大眾的視線。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大國之間的戰爭威脅停留在理論和軍事預案之中,恐怖主義的威脅卻是真實而頻繁的。
就在今年1月15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打擊恐怖主義問題舉行公開辯論,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闡述中方立場。他明確指出中國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長期以來,「東伊運」等東突勢力大肆從事針對中國的暴力恐怖活動,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罪証確鑿,國際社會應團結一致,共同予以打擊。
東突恐怖分子曾幾次試圖劫持客機,幸運的是都未釀成大禍。如果無法在全球范圍內對軍火貿易的有效管控,一旦類似俄制SA-24可?式防空導彈流入東突恐怖主義集團,后果不堪設想。
美國《大眾機械》雜志(PopularMechanics)報導,「俄制SA-24導彈可以擊落飛行在一萬一千英尺(合3353米)空中的飛機,美國國內航班在這種武器的攻擊下非常脆弱。在9·11事件發生后,美國國會曾大量撥款來研究干擾SA-24的手段,但長達8年的研究毫無進展,最終白宮終止了這個計畫……」
全球軍火泛濫對中國的現實威脅並不僅限於此,隨著美國未來逐步從阿富汗撤軍,阿富汗的局勢恐將繼續惡化,而且將輻射到整個中亞地區。中亞不僅作為中國日益重要的能源和資源來源地,而且拱衛中國的西部邊疆地區,對中國的戰略意義十分重要。
未來盡管《武器貿易條約》的生效將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中國武器的出口,但面對全球軍火泛濫的現實挑戰,中國需要積極面對。(本文經刪減后刊發於《經濟觀察報》)
(注:本文轉載自“王曉夏-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