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3年07月24日09:24|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那麼再看看另外三種情況。“先佔說”從不成立,印度也心知肚明。以藏南為例,有充分的文件和証據表明歷史上該地區就屬於中國。如當地重鎮達旺曾是六世達賴喇嘛的出生地。 |
那麼再看看另外三種情況。“先佔說”從不成立,印度也心知肚明。以藏南為例,有充分的文件和証據表明歷史上該地區就屬於中國。如當地重鎮達旺曾是六世達賴喇嘛的出生地。早在17世紀中葉,西藏地方政府在當地就派駐有官員,實施管轄和收稅。
“割讓說”也難獲法理支持。有一段時間,印度總是拿1914年西姆拉會議說事。民國期間,分裂主義勢力控制的西藏地方當局為獲得英印政府對“獨立”的支持,在所謂“印藏邊界”問題上屈從其要求,甚至在西姆拉會議上背著中國中央政府,同英印當局以私下換文方式承認了英國人標出的“麥克馬洪線”。由於國際社會普遍承認歷史上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該“邊界協定”無疑是非法的。
於是,“時效說”成為印度主要選項。根據國際法,時效取得的條件:一是佔領國以行使主權的形式佔有領土;二是佔有必須是無間斷和平進行;三是佔有必須公開。在藏南問題上,印度認為,其實際佔領已達59年,並於1987年成立“阿魯納恰爾邦”。在此情況下,如果國際社會許多不了解中印邊界問題的人聽多了印媒的一面之詞,久而久之,“時效說”必會朝有利印度的方向發展。
要防止“時效佔有”的圖謀得逞,中國應採取有力、有據的反制措施。現階段,宜分政府和媒體層面進行。在政府層面,中國從不承認印度的“非法佔有”。早在1987年,中國就對“阿魯納恰爾邦”成立予以強烈抗議。此舉表明印度“時效佔有”並非“無間斷和平進行”,符合國際法中關於“競爭國家採取外交抗議等適當對抗行為”的理念。在媒體層面,中國主流媒體應該善於搶先發聲,密切與外交、邊防等職能部門的溝通,加強對中印邊界事務報道的力度和精確度,用事實回擊印媒的不實之詞,以正國際視聽。(作者是中國南亞學會常務理事)
![]() |
(責編:吳楊、牛寧)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