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8月01日08:03|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有許多人認為,中國消費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活躍起來,可能需要幾代人的時間。也有人認為,中國根深蒂固的預防性儲蓄的DNA很難在一夜之間發生轉變。然而,現代中國對改變張開了雙臂。 |
【美】斯蒂芬·羅奇
外界普遍認為,消費者應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的可持續來源。新一屆中國領導人決心推動圍繞這一戰略目標的結構性改革,中國以外的專家們也已就再平衡達成共識。有關戰略的爭論已經結束,現在的問題主要是如何落實以及具體戰術。
中國拉動消費的戰略包含許多不斷變化的因素,基本上可以歸結為兩大目標:增加個人收入,以及使人們養成消費習慣。增加收入主要考慮在以下領域實施行動:新增就業、城市化(城市人均收入是農村的3倍)、進一步提高最低工資以及存款利率自由化。2011年,個人可支配收入僅佔中國GDP的約45%,遠低於消費拉動型的美國經濟的77%。假以時日,以上舉措將有可能使中國居民收入佔GDP的比例提高至50%以上。
然而,中國僅靠提高個人收入是不夠的。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下的中國社會正在快速老齡化,人們對未來保障感到擔憂。由於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這些擔憂不無道理。中國的家庭存款率從1986年的11%升至2009年的31%。若要減少個人收入與個人可支配收入之間的差距,將儲蓄轉化為消費,中國社保項目以及戶口制度的改革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盡管這些宏觀改革措施是構建中國消費社會的基石,但它們可能將無法對提高個人消費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需要外界因素將緩慢的結構性變革變為充滿活力的變革。這一因素可能是技術突破,也可能是來自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的反彈效應。比如,大蕭條和戰爭壓制了美國居民的消費需求,而被壓抑的需求在二戰后得以釋放。中國可能也需要類似的催化劑。
互聯網可能成為引燃烈焰的火花。中國的互聯網利用率在不斷提高,截至2012年底,估計共有5.64億網民,但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僅為42%,低於韓國(82%)、日本(79%)和美國(78%),仍有繼續增長的空間。此外,中國有超過一半網民固定使用微博,其在線體驗遠比隨便的網上沖浪活躍且消耗時間。麥肯錫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商業廣告不信任,他們更願意購買在社交媒體上口口相傳的產品。
進一步講,網絡活動催生品味、趨勢和生活方式的共享。迅速壯大的互聯網用戶群的共同品味和傾向將使中國消費者的關注點更集中。例如,居住在四川等西部地區的年輕人能清楚地了解上海和深圳等沿海地區同齡人的穿衣打扮和選購的商品。從這一點來說,互聯網能夠帶來全國消費文化的新准則,而這是中國長期缺失的。
的確,互聯網自身也有局限性,但這個強大的平台卻給予碎片化的中國前所未有的“網絡”。該網絡似乎是為推動中國消費者發展而量身定做的。與此同時,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也將構建消費者需求的基礎設施。二者的結合令人感到激動,新鮮、力量強大的科技與結構性改革計劃聯合在一起。
有許多人認為,中國消費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活躍起來,可能需要幾代人的時間。也有人認為,中國根深蒂固的預防性儲蓄的DNA很難在一夜之間發生轉變。然而,現代中國對改變張開了雙臂。自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不止一次突破結構性改革的時間軸,其發展時鐘要比其他國家快三四倍。在強大技術突破的幫助下,中國可能將再一次重復奇跡。
對於一個消費文化方興未艾的國家而言,互聯網的連通性能夠很好地使結構性變革成為現實。互聯網可能將成為中國經濟再平衡的“大爆炸”。▲(作者現任教於耶魯大學,是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本文由王曉雄翻譯)
(責編:吳楊、牛寧)
互聯網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