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2013年11月05日07:51|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今天,我們回顧這部經典時,往往會強調其“深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等等,但是細究起來,以彼時歌德區區25年的人生閱歷,社會反映之深刻似乎有待商榷。同時代的文學巨匠席勒評價維特的悲劇時說:“一個人物以熱烈的感情擁抱一個理想,並且逃避現實,以便追求非現實的無限﹔他不斷地在他身外尋求他永遠在他自己的天性中所破壞的東西﹔他覺得他自己的夢想才是唯一現實的東西,他自己的經驗無非是永久的束縛﹔他把自己的存在看作是束縛,應當把它粉碎,以便深入絕對的現實。”很顯然,席勒的目光注重於作品中濃重而細膩的、為人類所共通的情感。25歲的歌德並沒有經歷多少社會上的大風大浪,更缺乏身處時代大潮的自覺,但是他從自己堪稱貧瘠的人生閱歷向下深挖,發現了年輕獨有的、最原始也最純淨的情感脈動。這份情感雖然充滿幼稚和沖動,但是卻有著與一切青春經歷共通的獨特感染力,使年輕的讀者們感同身受,甚至穿上與維特同樣的衣服,有樣學樣地揮洒青春與煩惱。正如歌德自己所說:“幸運遭到阻撓,活動受到限制,願望得不到滿足,這些都不是某個特殊時代而是每個人都碰得著的不幸事件。假如一個人在他的生平不經過覺得《維特》就是為他自己寫的那麼一個階段,那倒很可惜了。”
少年歌德與少年維特並不是文學史上的個例。莎士比亞寫《羅密歐與朱麗葉》時30歲,講的是貴族青年男女的戀愛悲喜﹔塞林格寫《麥田裡的守望者》時不滿30歲,講美國頹廢一代青年的苦悶﹔郭沫若出版《女神》時不滿30歲,寫中國革命一代青年的躁動﹔沈從文31歲寫出《邊城》,講偏遠山城中少男少女單純的戀情。青春或者愛情,從來不是寫作的天敵,反倒是生長文學經典的一方沃土,而青年作家則是這方沃土上最具天賦的耕耘者。年齡賦予他們獨特的感受力和細膩的情感,賦予他們“大人們”早已失去的偏狹卻純淨的眼神,他們身上流淌的躁動、苦悶、迷茫、痴情與這方土地氣息相投。
青春無罪,青春或者愛情並非是劣等的文學題材,倒是今天的青春文學作家們需要自問:是否為市場的風氣所左右?是否為膚淺的沖動所裹挾?是否堅持了對文字的推敲斟酌?是否真的讓寫作潛入自己的靈魂?青年作家們缺乏漫長歲月的人生閱歷,也沒有當代史壯闊波瀾的素材滋養,在匆忙而浮躁的當代社會,唯一穩固的寫作資源,往往隻在自身。歌德筆下的維特就是歌德自己,他將自己兩段銘心刻骨的痴戀傷口撕開,顫抖著用一腔熱血澆灌出文學之花,打動了眾多“青春著”及“青春過”的讀者﹔而我們今天向自身追索的年輕作家們,又有多少體驗過夜深人靜的夜晚、將解剖刀伸向自己的驚恐而興奮的戰栗?如果沒有這樣的自覺,且不說青春文學,即便日后有了充足的閱歷與素材儲備,隻怕也很難有所建樹﹔而真摯誠懇、觸及作家靈魂的寫作,不僅是對自己的發掘,更必然地與現實勾連,進而通向更加宏偉深邃的創作天地。
青春寫作並非天生劣等,若要青春不負文學,中國青春文學的作家們,需要的是更“聚精會神”,再多一點激情,多一點勇氣,多一點自信,多一點書寫的理想與野心。年齡不是限制,題材不是問題,文學成功的奧秘,隻在作者的一雙眼、一支筆、一顆心。
![]() |
(責編:張婷)
文學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