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11日07:24|來源:海外網|字號:
再悲的喪事,都能唱出動人的贊歌。這是昨天可能轉發量最大、將來可能載入史冊的一篇言論,帶給人們的真切感受,標題是《霧霾帶來的五大意外收獲》。
這“五大收獲”包括:讓中國人更團結——大家都淪陷了,就不需要相互拆台了﹔更平等——屌絲們吸的,土豪也逃不掉﹔更清醒——有了足夠的憂患意識﹔更幽默——苦中作樂鋪平精神道路﹔長知識——比如,知道了haze(煙霧)和smog(煙霧污染)這兩個單詞是不一樣的。
贊歌唱到這個份上,是需要一點菊花底下墊節操的勇氣的。奇文與多難興邦式鼓舞人心的區別在於,把遮羞的含蓄面紗揭得一絲不挂,大有十三億人終於同服霧共命運、縱做鬼也幸福的豪邁之氣。作者在北京咳淪為中國咳的“國難”當頭,通過肺尖傳達到心尖的,已經不是氣味,而是舔嚼的快感。
能在霧霾中找到凝聚人心的正能量,這是一般受眾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其展示存在感的意義,就是能夠把喪事說成喜事,把喪鐘敲成喜鐘。再大的不幸,他們都能找到勝利的斬獲。它比那個與人打架吃了虧,找到一句“兒子居然打起老子來了”,然后獲得心滿意足的快感的阿Q,更令人心酸得差點流淚。
霧霾是中國之痛,也是世界之痛。當中國網友提問卡梅倫“霧都稱號被拿下是否感到羞愧”時,但凡有點民族尊嚴的中國人,都有一種羞愧之意,歉疚之心。我們這一代人,用后代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態代價,換取著高速發展的GDP,恰恰走的正是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每個人都會在這場曠世霧霾中,感受到一種責任,一份教訓。在這句黑色幽默之中,有的人聽到了笑聲,卻沒看到笑者心中黑色的淚痕。
霧霾頂在倫敦的天空,英國人用了大半個世紀的時間去治理。今天頂在中國人的頭頂,老百姓吸到了毒,品到了傷,而有的人卻看到了“紅腫之處,艷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酷”的妙不可言。這種習慣性歌頌思維,中國從古至今,向來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今人更比古人強。比如汶川大地震后,某位亦官亦文的所謂詩人的那曲亡靈詩——“……十三億人共一哭,縱做鬼,也幸福。銀鷹戰車救雛犢, 左軍叔,右警姑, 民族大愛,親歷死也足。 隻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
![]() |
(責編:張婷)
霧霾,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