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27日06:46|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2013年的中國外交正是結合了“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做到了張弛有度,無論是大國關系、周邊外交還是參與國際秩序構建,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
2013年,很多外媒越來越頻繁地使用“強硬”一詞來描繪中國外交,傳達了它們對中國的所謂“不安”。國內有些人也附和這種論調,認為中國外交風格正在轉向強硬。
這並非刻意夸張。有關“韜光養晦”是否應該堅持的辯論一直在持續。“韜光養晦”也許是內行外行、國內國外討論中國外交時用得最多也最富爭議的詞。早些年,它陰差陽錯地成為形容中國外交低調行事風格的標簽,不過近來卻有著被一些媒體撕下來的跡象。
當“韜光養晦”一再被提起,很多人忘了這四個字后面還有四個字——“有所作為”。如果忽視了“有所作為”,那麼繼續辯論是否堅持“韜光養晦”就顯得毫無意義。
當中國坐上經濟總量全球第二的位置后,這種辯論卻來得很自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獨立觀察中國外交,一部分人更加強調中國外交在保衛國家領土主權上的作用,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外交應在改善中國國際形象上擔負更大責任。而更多的人對中國外交的認識仍然混沌不清。這種混沌不清在平衡中國國家能力建設和中國參與世界秩序構筑的關系上顯得尤為突出。
“老二難當”,這是對中國現在最好的描述,其實也是對中國外交能力的挑戰。如果把“強硬”這個標簽貼在老二身上,它一定都當不長,德國、蘇聯、日本給了中國最好的前車之鑒。既然這樣,中國外交需要往“強硬”上靠麼?
當然,更多持有中國外交“強硬”觀點的人會從中日關系或者中菲關系中找到些論據。然而,中國維護主權的防御性舉動與“強硬”所具有的進攻性特點沒有任何關系。相反,面對日本等國無休止的挑舋,中國外交為維持地區和平做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媒體上報道的所謂“外交沖突”遠遠不是中國外交的全部內容。
在中國崛起的關鍵時期,所謂的“強硬”外交新聞或許能佔據報紙和網站的大量版面,但中國外交更需要的是“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它有著比以往更加深刻的含義,因為中國崛起的整個進程注定不會一帆風順。無論中國如何做,西方主導的國際輿論在妖魔化中國上總是不遺余力。
如果中國採取“強硬”外交路線,這必將造成西方甚至更大范圍內的反彈,對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非常不利。而“韜光養晦”的思維可以盡量為中國真正實現復興爭取更多的時間,盡量為中國的發展爭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2013年的中國外交正是結合了“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做到了張弛有度,無論是大國關系、周邊外交還是參與國際秩序構建,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事實上,中國國力的提升與“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今天所指的“韜光養晦”的內涵與20年前肯定有所區別,今天所倡導的“有所作為”的對象以及方式與20年前相比,也肯定不會一成不變。因此,有關中國外交風格在2013年出現轉變的看法只是一種非常朴素和感性的錯覺。
“強硬”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中國外交的關鍵詞,一部分炒作這種概念的人隻不過是為了繼續推銷“中國威脅論”,不過事實終將証明,他們離目標漸行漸遠。
(高望,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點評2013年中國外交】
(責編:牛寧)
中國外交 強硬 老二 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