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原創評論>> 正文

史興慶:《白日焰火》造就傳奇,但難比經典

2014年03月25日06:39|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白日焰火》全國公映后,雙日票房2700萬,成績斐然。從柏林擒熊,到國內票房飄紅,該片實現了三個突破,成為傳奇。

《白日焰火》全國公映后,雙日票房2700萬,成績斐然。從柏林擒熊,到國內票房飄紅,該片實現了三個突破,成為傳奇。

首先,它打破了文藝片不賺錢的“魔咒”。

《白日焰火》之前,內地文藝片不乏在國際獲獎的先例。但是,這些獲獎影片在國內票房卻無一例外以慘淡收場,堪稱“牆內開花牆外香”。最典型的例子是賈樟柯,他導演的《三峽好人》於2006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在國內公映時,卻和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碰”在同一檔期,這是第六代導演第一次直接“挑戰”第五代,也是文藝片第一次和大片“打擂”:結果是《三峽好人》300來萬的國內票房還不及《黃金甲》的零頭。但與國內遭遇大相徑庭的是,《三峽好人》在歐洲尤其是法國被追捧,還成了單周票房冠軍。這一次,《白日焰火》改變了這一狀況,第一次實現了國際獲獎和內地票房的雙贏。

其次,《白日焰火》開創了文藝片“混搭”商業元素的新模式。

《白日焰火》是一部文藝片,但沒有走小眾化的文藝路線,而是加入了商業片的類型元素,實現了混搭,讓影片也像商業片一樣流暢易懂,沒有文藝片慣有的沉悶與晦澀。換句話說,如果《白日焰火》換換場景和演員,改變一下敘事節奏,加點槍戰和追逐的大戲,儼然就是一部商業片。

國產電影“混搭風”由來已久,最典型的是內地“商業大片”。其實內地還沒有真正的商業大片,因為此前的內地大片都不是完全按商品規律生產的,隻不過加入了商業運作而已﹔而且內地大片都缺乏好萊塢商業大片那種對人類共性情感和普世價值觀的膜拜和渲染,也不具備超越民族、國界乃至不同文化的精神力量。無論《無極》、《夜宴》、《黃金甲》,還是《趙氏孤兒》、《十三釵》、《私人訂制》,無一例外都是商業片的骨肉、文藝片的血脈,用大投資大制作大陣容,包裝電影作者個性化的創作和個人化的追求。這些“偽商業大片”之所以被吐槽,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在藝術和商業上的不倫不類、左右搖擺。

商業片混搭文藝元素常見,但文藝片混搭商業元素卻鮮有,因為過去的文藝片大多自絕於商業和大眾之外,不齒於被消費。不過,《白日焰火》改變了這一切,開創了文藝片的混搭模式,並有望開啟一個文藝片與商業片的混搭時代。

第三,《白日焰火》讓“屌絲”逆襲稱帝。

獲獎之前的演員廖凡,在很多普通觀眾的眼裡充其量只是臉熟,導演刁亦男就更陌生了。在電影圈裡,相比那些星光熠熠、有著無數粉絲的大牌導演和明星演員,兩人儼然就是“屌絲”。《白日焰火》在柏林斬獲雙熊,堪稱一場“屌絲逆襲”。

以上三個突破,足以讓《白日焰火》與眾不同,成為傳奇。但要說它足以比肩經典、成為經典,筆者認為還差了些火候。

就目前公映的版本來看,同《紅高粱》、《霸王別姬》等經典作品相比,《白日焰火》無論在選題還是敘事上,都明顯缺乏個性﹔對人性的透視深度也不夠,而且缺少典型性﹔女主角的犯罪和男主角的救贖,更像是個體的偶然事件,無法關聯任何關於社會和人性的所指與隱喻﹔紀實與窺視的意義依然遠大於表現和批判的價值﹔影片雖不枯燥,但整體缺少情感共鳴,沒有顯示出能觸動心靈的力量。當然,有些東西一經畫龍點睛就完全不同,但從目前公映的版本來看,似乎瞧不出影片的“眼睛”在哪。

不管怎樣,《白日焰火》創造了一段傳奇,促使國產電影的格局進一步發生變化,新舊交替的趨勢更加明朗起來。

(史興慶,電影學博士,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中國航母近百名女兵亮相:青春在戰位上飛揚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