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3月28日14:04|來源:海外網|字號:
雨果代表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成熟時期的文學創作,從《巴黎聖母院》到《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與《九三年》,都充滿了浪漫主義跟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寫作特點。1831年,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問世,這部小說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通過描寫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爾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下受到摧殘和迫害的悲劇,反映了專制社會的黑暗,反動教會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殘酷, 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故事情節復雜,人物性格夸張,整部作品以色彩濃郁的筆墨寫出,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充分體現了浪漫主義小說的特點。
1862年,雨果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問世,書中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小說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
雨果的作品特點還有冗長,在他巨大的作品中,有的是離題、重復、無用的發揮,例如《悲慘世界》預計寫六卷,最終卻寫了十卷。
![]() | ![]() |
(責編:宋勝男)
法國大革命史,習近平,浪漫主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