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08日10:51|來源:學習時報|字號:
國家安全委員會本質上是國家應對現代綜合安全需要的產物。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初期,在很長一個時期內,國家安全事務主要是由中央政治局負責。這一制度無疑與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從戰爭中走來的特殊經歷有關,也與當時安全威脅相對單一緊密相關。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到1962年、1969年和1979年的幾場自衛反擊戰,都是由中央政治局或政治局常委會作出的重大決策。
1997年,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美國,了解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后,開始考慮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設立。1999年美國悍然轟炸我國駐南聯盟使館,警醒了中國人。當時,我國雖然在第一時間召開了政治局會議,也作出了正確決策,但外界評論中國作出系統反應的時間略長,暴露出安全體制方面的一些問題。2000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與“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機構。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由主管外事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分管有關外事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及與外事、國家安全工作有密切工作聯系的相關機構部長組成,負責對外事和國家安全工作領域的重大問題作出決策。這套安全應對機制,在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總的來看,這樣的安全體制機制尚不足以有效應對現代綜合安全。2007年1月11日,中國進行反衛星試驗,國際媒體大肆炒作,而我國外交部發言人直至十幾天后才闡明中國政府的政策和立場。近年來,類似外交與軍事等方面的協調問題也反映出,我國面臨的安全環境日益錯綜復雜,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正當其時。
2013年11月12日,公布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公報》指出,中央將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國家安全委員會設置,決定由習近平任主席,李克強、張德江任副主席,下設常務委員和委員若干名。國家安全委員會作為中共中央關於國家安全工作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統籌協調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事項和重要工作。至此,我國就擁有了應對國內外綜合安全和制定國家安全戰略的頂層運作機制。有了這樣一個機構,就能夠把對外的國家安全和對內的國家安全的各種力量整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維護國家安全與創新社會治理的有機統一,有效預防與化解社會矛盾的有機統一,預示著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關於國家安全戰略思路的清晰化、科學化。
在當代中國,設立應對國家綜合安全需要的最高決策機構,順應世界趨勢,符合現代化國家的安全需要,標志著我國國家安全戰略謀劃和運籌能力的成熟,必將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中發揮重大作用。
應對國家安全的總樞紐
從安全生態環境上看,我國是世界上不確定性因素最多的國家之一。世界上有核武器的國家共有9個,其中有4個分布於我國周邊﹔世界十大人口國,6個分布於我國周邊。特別是美國高調宣示重返亞太,把戰略重點對准我國,不斷挑唆周邊國家折騰、消耗、牽制我國。隨著國家安全利益的不斷拓展,我國安全面臨的現實和潛在威脅不斷增多,太空、網絡、海洋等領域的斗爭非常激烈,國家安全已遠遠超出了傳統安全的范疇,其范圍愈加廣泛,形式更加多樣。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安全,主要是應對外部軍事威脅,如外敵入侵時的國防安全。非傳統安全又稱新安全,它涉及日益拓展的領域和空間,如經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網絡安全、反恐怖主義等。與此相應,解決各類安全問題的手段和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過去主要由傳統力量承擔解決國家安全問題,而隨著國家安全的內含和外延的深刻變化,維護國家安全的力量構成和協調機構也應隨之變化。而且,隨著新的安全威脅的不斷出現,有些是跨領域的,不是靠某一系統單獨能夠解決的,必須有一種協調各個部門的力量來應對各種安全威脅。比如,網絡安全關乎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我們面臨的新的綜合性挑戰。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億多,手機網民達到5億。可以說,現在的互聯網已成為各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成為國內外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破壞和滲透的重要渠道。但我國現行的互聯網管理體制存在著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效率不高等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包括信息網絡安全,特別需要從國家頂層上進行各方協調和綜合治理。
今天的中國已經從地區性大國走向全球性大國。處在這個關鍵時期,國家安全觀念的確立和相應的機制保障十分重要。而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正是體現一個大國的安全理念。中國發展越快、空間拓展越寬、國際化程度越高,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越大,國家安全問題就會越來越重要,需要有權威性機構和頂層運作機制對國家安全問題作出快速反應。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目的在提升國家安全決策效率。
黨的十八大后,中央一直強調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整合對內對外事務。當前我國面臨的安全挑戰空前增大,國家安全形勢相比本世紀第一個十年要復雜得多,國家安全往往涉及軍事、外交、情報、公安、安全等部門和工作,還涉及海洋權益、金融、信息化和互聯網等部門。面對日趨復雜的國家安全態勢,我國維護國家安全的資源卻高度分散,力量分布於政府和軍隊各個職能部門中,需要綜合應對之時卻往往“各自為戰”。現有的中央外事、國家安全、反恐怖等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難以作為國家安全事務的核心機構去跟蹤、分析和協調日常事務,也缺乏足夠的人力和資源來作出應對重大突發性應急反應,以及制定、協調和監督實施綜合性的國家安全戰略。因此,特別需要一個權威性機構對國家安全力量進行統一領導、集中決策和統籌協調,在國家層面對國家安全戰略進行規劃,更好地發揮統籌作用。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體現了構建“大安全觀”的戰略思維,是應對國家安全形勢深刻變化的必然選擇。例如,如果發生重大突發事件導致我國海上戰略通道中斷,僅靠交通運輸或能源部門根本無法應對,需要從整體上進行協調。而且,由一個部門提出的應急方案可能局限於部門利益,無法更好、更全面地解決危機,需要從國家層面上進行綜合應對。2013年8月,國家反恐協調小組升級為國家反恐怖工作領導小組,以更好協調各個職能部門,調動國家各種資源,有針對性地加強重點地區的反恐工作。但這一機構不足以應對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和土壤,而國家安全委員會可以在更高層級上制定全面應對恐怖主義的戰略、規劃、方案和措施,進而對恐怖主義進行更有效的遏制。可見,有了國家安全委員會這樣一個總樞紐,將更加有效地統籌安全維穩與經濟發展、中央和地方、陸地和海洋、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事務等各方面關系,促進國家安全戰略的“一盤棋”運作,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提升國家外交能力的戰略舉措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迅速發展,有效整合外交資源,減少我國和平發展國際摩擦成本的問題日漸突出。一些國際安全事件的矛頭、焦點和鋒線前所未有地指向中國,我國外部安全決策上勢單力薄的問題日益凸顯。比如,在外部安全決策上,以外交口主導的外事領導小組負責,面對綜合性的外部安全威脅,難以將國防、經濟、公安等力量握成一個拳頭,打出組合拳。同時,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有利於形成有效的調節機制,是適應中國大國地位的有效舉措。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體現了構建“大外交觀”的戰略思維,標志著中國的外交能力的提升。最直接的體現,是減少信息上報與指令下達的環節,拉近最高決策層與事件原點之間的距離,顯著提高中國應對急難險重問題、快速有效維護國家核心和重大利益的能力,降低外界誤讀、誤判的可能,提升我國外交工作和決策的效率,以應對更加復雜的局面。國家安全委員會設立以后,中國對外部安全問題的應對能力會進一步提高,戰略評估、戰略分層、戰略規劃、戰略決策和戰略布局能力進一步增強,以日益增強的國力為基礎,在國際社會中可以更加積極地維護國家利益,有利於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上爭取主動。
目前,從全球范圍內看,美國、巴西、南非、土耳其、馬來西亞、伊朗、沙特、土耳其、巴基斯坦、波蘭、烏拉圭、智利等國都設有國家安全委員會或類似機構,作為國家安全領導機關,統籌協調各部門處理國家安全事務。國家安全委員會可以發揮外交的功能,與世界各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進行對話和交流,積極開展國家安全領域的磋商,對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外交格局的形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國家安全委員會還可以成為反映中國人民共同意志、對外宣傳我國外交和國防政策的重要窗口,有助於消除世界各國特別是周邊國家對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和軍事力量發展的疑慮,進一步改善我國國際環境。
夯實國家安全的基礎工程
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是筑牢國家安全的基礎工程。這一宏大工程,涉及多方利益,尤其需要堅強的國家意志強力推進。從現實看,國家沒有任何一個機構被賦予統籌兩大建設、推進融合發展的職能,軍民融合中各自為政、管理分散、職能重疊的問題十分突出,重大問題都是一事一議一定,一些跨部門、跨領域、跨系統的軍民融合重大事項缺乏有力協調和管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對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作了總體制度設計,明確提出在國家層面建立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機制。落實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扎實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一長期的系統工程建設,都離不開國家最高安全層面上統籌協調。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實際上確立了統籌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重要頂層機構,有益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協調發展,有益於消除軍地分割、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責編:牛寧)
國家安全戰略 鋒線 反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