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原創評論>> 正文

張茉楠:夯實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基礎

2014年04月28日07: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背離,以及對實體經濟的“擠出”在中國表現得更為嚴重。其直接表現就是貨幣金融投放大量增加,但資金利用效率卻大大降低。

近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而金融在支持實體經濟、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方面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本質來講,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是金融運行穩定的基礎,不過,上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與實體增長的背離卻成為全球最顯著的特征之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就肇發於此,但是金融危機以來,全球並沒有完全汲取這一教訓,各國為抑制本國經濟快速下滑,採取了逆周期的寬鬆刺激政策,全球貨幣超發以及流動性過剩將金融與實體的失衡推向更加嚴重的境況,全球系統性風險隱患不斷上升。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背離,以及對實體經濟的“擠出”在中國表現得更為嚴重。其直接表現就是貨幣金融投放大量增加,但資金利用效率卻大大降低。市場將金融資源大量配置到產出效率較低的基礎設施以及房地產領域。反過來,金融資金並沒有流向實體部門,而是又回流至金融體系內。美國次貸危機以后,中國經濟形成了對信貸的高度依賴,單位經濟增長所需的信貸量越來越高,信貸增速遠遠快於GDP增速。在2007年至2012年間,中國信貸總額佔GDP比例升至190%以上,上升了60個百分點。

對信貸高度依賴的結果是實體部門負債率的上升。數據顯示,2005-2012年,中國非金融部門(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債務佔GDP比率整體呈上升趨勢,債務總額由25.8萬億元上升至91.6萬億元,杠杆率由139.3%上升至176.3%。這其中,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問題尤為突出。根據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報告,截至2012年底,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在65萬億元左右,相當於GDP的125%左右,遠遠高於發達國家企業債務50%-70%的平均水平。

金融危機以來,“政府失靈”的效應進一步凸顯。地方政府的政策性補貼扭曲了要素市場價格,壓低投資成本,大量增量資金投向投資驅動型領域,造成了普遍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和投資效率、資源配置效率的下降。

此外,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過高。當前,中國企業貸款利率大概比發達國家高兩倍,例如,2013年期中國企業貸款利率是6.15%,美國是2.25%左右,日本是1%左右,德國是3.5%左右。2014年春節以后,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60%左右,甚至更高。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票據直貼利率已經達到8%左右,是近2年來的高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甚至達到雙位數。

在這樣的背景下,隻要實體經濟基礎不牢,且金融利潤遠遠超過實體利潤,金融資本就會對產業資本產生擠出效應,導致實體經濟的進一步萎縮,“金融膨脹、實體萎縮”情況就會愈發嚴重。因此,未來經濟政策的側重點應是“做強實體經濟,做實虛擬經濟”。再實體化必須解決結構性產能過剩,提高投資效率與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宏觀稅負,讓實體經濟有比較高的資本回報率,那些錯配的資金才可能更快回歸實體經濟。

當前,金融改革最核心的問題是要改變金融資源的配置方式,大幅提高配置資源的效率和水平,有效規避風險,真正讓金融發揮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要以構建多元化、多層次金融供給體系為突破口,促進金融轉型與實體經濟轉型相匹配,拓展實體經濟的廣度、深度和高度。重點是在負面清單框架下進一步放鬆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限制,培育中小或小微銀行信貸體系,真正解決金融末梢循環不暢等問題,滿足經濟轉型的多元金融需求,促進資本形成與配置效率的提高,促進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融合。

(張茉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作者專欄】

張茉楠:美歐日貨幣政策分化將致金融動蕩

張茉楠:做強股市,打通中國經濟“任督二脈”

張茉楠:人民幣突然走跌預示何種風險?

 

(責編:於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江澤民胡錦濤等卸任領導人都在哪露面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武大女神" 賞櫻照爆紅 似民國少女穿越

探秘美麗空姐航班起飛前的准備工作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