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5 02:39:00|來源:新京報|字號:
“親民也不能違章”等質疑,本質上就是種鞭策:在現代政治的T台上,“走秀”的官員要習慣被“打量”的氛圍,經得起輿論的“挑刺”。
日前有網友發微博稱,揚州儀征市委書記程希騎摩托車下鄉,還附圖為証。但有網民指出,包括書記在內的4個人均未戴頭盔,屬於違章行為。而當事書記程希對此回應,前段時間確實騎過摩托車下基層,當時是否戴頭盔不記得了,不過自己有摩托車駕駛証。
更有意思的是,據當地警方披露,他們所騎摩托車中兩輛過期未年檢,交強險也逾期未交。於是乎,“書記騎摩托下鄉”,也在違章情節的陪襯下,從親民佳話變成尷尬“真人秀”。
涉事書記騎摩托下鄉,出行從簡、不講架子,本是好事,值得肯定。可這反遭質疑,說起來,還真別怪公眾苛刻,事實上,涉事書記在騎摩托下鄉的那刻,就應做好隨時被放大鏡檢測的心理准備。要知道,當下隨著權利觀念段位的提升,公眾對官員行為的敏感度也在增加。拿官員“親民秀”而言,民眾總會希望官員是發自內心地與民親近,因此“動機導向”很難規避。但現實中,因個人的心理活動看不見,所以公眾挑剔的目光,也就轉向那些細致入微的細節,如官員的面部表情和下意識動作等。
像涉事書記“騎摩托下鄉”,按理說,就算是作秀也無可厚非,至少它比開大奔下基層更契合公眾期待吧。可很抱歉,他仍“輸”在了細節上,未戴頭盔、未過年檢,說起來是小事,可在一雙雙緊盯的眼睛面前,它照樣會被“過度闡釋”,認為是危險駕駛示范,認為涉事官員也沒有法外豁免權。這不能怪公眾愛吹毛求疵,隻能說,他騎摩托下鄉,在細節處“熄火”了,沒跟上公眾監督善“鑽牛角尖”的節奏。
“書記也該守法”“親民也不能違章”……說到底,在涉事書記騎摩托下鄉這事上,諸如此類質疑,本質上就是種鞭策:在現代政治的T台上,“走秀”的官員要習慣被“打量”的氛圍,要經得起監督眼光的“挑刺”。而其內含的要求,就是要臨深履薄、“拘於小節”。
□畢舸(媒體人)
熄火,挑刺,走秀,騎摩托車,細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