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原創評論>> 正文

度量中國地方債風險不能用“西方標尺”

2014-08-23 06:47: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從中國政府債市場甫一降生,國內外總有些聲音樂此不疲地炒作、渲染中國政府債市場的風險。就在前不久,渣打、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行,再次就中國政府債市場風險發出“國際預警”。不過,這這些投行作出判斷所依據的數據,是按何種統計方式獲取的?它們從來不敢作出負責任的交代。筆者關注中國債市發展運營多年,從未聞中國官方公布過現有總債務的權威數據。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多年來,美歐諸多國際投行,一面使勁放大中國債市風險,唱衰中國債市,背地裡卻是中國債市最熱衷的交易者。

中國經歷了十幾年的高速增長,各級政府債務,特別是地方債確實存在規模。但是,拿西方債務市場的風險度量標尺,粗暴地斷言中國地方政府將陷入“信用破產”困境,是十足的南轅北轍。畢竟,雖都為政府所發之債,但中國地方債的發債用途、償還渠道與美歐地方債截然不同,此乃本質之區別。

先說債務用途。中國的地方債由於主要用於經濟發展投資,帶動稅基擴大,增加就業人口,促進消費與生產。隻要操作得當,必能構成良性循環。反觀美歐政府債務,主要用於彌補地方養老、社保、醫保、地方行政長期的入不敷出,勢必越“吃”越虧空,直至陷入債務泥淖無法自拔,最終引爆債務危機。

再看償債渠道。歐美政府債務的償付隻有地方財政單一渠道,而中國的地方債還債渠道是多元化的。打個形象比方,假設美國加州與中國浙江的地方債規模相當,二者的還債能力卻不可同日而語。為何美國加州已“破產三次”,中國浙江卻欣欣向榮?多元的償債渠道是正解。

再說地方債信用擔保。歐美政府債務,從結構品種、償付資金屬性到信用擔保都是單一的﹔中國地方債品種多樣、償付資金和信用擔保亦是多元的。援引去年底公布的國家審計公告,須由地方政府直接償付的地方債,最多隻佔到全部地方債之七成左右。而通常情形下,一個地方不可能所有債務品種集中在同一時間爆發償付風險。

上述分析還只是從中國地方債的基本常識著眼,尚未作系統分析,就足以得出清晰的結論:首先,中國地方債風險總體可控﹔其次,不顧事實渲染中國地方債危機隨時可能引爆,要麼是“無知者無畏”,要不就是“醉翁之意不在債”。

當然,說中國地方債風險可控,也不能無視地方債的潛在風險。目前沒有大風險更不等同於永遠高枕無憂。從國家審計署去年揭露的事實看,中國地方債發行積累的問題主要包括:第一,發債渠道過亂過多,地方發改委、財政局、投融資平台、國企、甚至事業單位都在充當發債人﹔第二,規范統一的發債程序殘缺不全,資金使用缺乏有效監管,尤其是地方人大的監管﹔第三,“跑、冒、滴、漏、挪”及暗箱操作時有發生,甚至防不勝防或干脆不設防﹔第四,少數地方的地方債存在“明”與“暗”兩本賬﹔第五,地方債發行、交易、監管的一整套制度包括發債模式皆有待建立。隨著地方債發債規模繼續擴大,發債品種進一步豐富多樣,上述五大突出問題理當在深化金融改革的大語境下抓緊破解。

作為未雨綢繆的階段性安排,地方債信用評估、債務評級,地方發債規模警戒線設定,發債程序發債過程及所籌措資金使用公開透明可查訊,資金使用效果事后評估,債務重組處理框架及法律依據,地方債商業保險和再保險之風險市場化分攤,一旦發生償付違約時的償付權先后順序安排等關鍵性的短板,當爭取在未來數年能大致補齊。

盡管美歐對債市的運行與監管長期存在“說一套做一套”的問題,但循著習總書記在中共中央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所強調:我們自己不足、不好的東西,要努力改革﹔外國有益的、好的東西,我們要虛心學習。由是,學習借鑒美歐成熟經驗,也應當成為我們下一步完善中國地方債市場風險防控體制機制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魯寧,資深媒體人,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於川、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