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學者:崛起環境並不樂觀 必須加強海權意識

2014-08-25 07:43:57|來源:海外網|字號:

  自由討論現場(中評社 孫儀威攝)

  海外網8月25日電 據中評社福州,中華華藝廣播公司主辦的“紀念馬江海戰130周年——海權意識與民族復興”研討會23日在福州海上明珠大酒店舉行,正是當年馬江海戰的戰場所在。昨日下午,大會進行了自由討論,學者紛紛就馬江海戰、維護海權以及中國的崛起進行了討論。

  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馬尾造船歷史陳列館館長林櫻堯表示,以史為鑒,警醒未來。我們雖然已躋身海洋大國之列,但並非海洋強國。周邊海洋形勢日趨嚴峻,虎狼環伺,風詭雲譎,我國的海洋權益仍不斷地被侵犯,被掠奪,被爭議。我國擁有三百多萬平方公裡的藍色國土,是祖宗留下的“祖權”、“祖產”,是中華民族子孫后代賴以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寶貴空間。我們應當進一步提升海權意識,進一步增強海洋觀念,發揚光大馬江軍魂,鞏固我海疆、捍衛我海權。同樣發韌於馬尾的中國航空事業,在當今國家安全體系中,也越來越顯示出極其重要的戰略態勢。陸權、海權、空權乃至太空權,都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必須不斷增強的國家實力和國防能力。21世紀既是海洋的世紀,也是太空的世紀。全面發展我們的海洋事業、太空事業,與時俱進,是中華兒女在新的歷史時期偉大使命。在紀念馬江海戰130周年之際,讓馬江軍魂永遠激勵我們,不辱使命,走向新時代,共圓中國夢。

  澳門傳媒聯合會副會長陳青就如何提高海權意識談了幾點看法。他表示,要提高海權意識,一是靠外界的刺激,越刺激,民眾可能就越會反彈,海權意識就越強烈。二是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自然會向海上發展,屆時海權意識也會自然地強化。三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更依賴於海上通道,這就使得維護海權成為一種實實在在的需要。陳青指出,現在的問題是海權意識教育缺失,且發展得比較慢,他以日本的中學教育為例,表示一位日本友人告訴他,在日本某所高中的一次歷史考試中,老師問:“中日從元代開始幾乎每個朝代都要打一仗。請問,一下場中日戰爭會何時爆發,如果日本贏,會贏在哪裡?輸,會輸在哪裡?試分析。”有個女同學這樣答到“下一場中日戰爭會發生在2020年,當中國實現兩岸統一之后。那時,基隆,高雄變成了中國的‘內海’,如果中國要在國際航船通過時收費,或者干脆不讓通過,那麼日本就隻能從台灣的東邊繞道而行,增加了成本。日本可能會因此同中國開展。”

  陳青說,且先不就日本這道歷史考題的命題立意和這位女同學的回答做判斷,這僅僅只是一道高中試題,回答者也只是一位高中生,從中可見日本是多麼重視海權教育!

  亞太安全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委員張軍社就陳青的表述指出,必須承認的是,現在我們對國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宣傳確實很薄弱,至於剛才的那道日本歷史試題和學生的作答都是“胡說八道”。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在國際輿論戰上是要強於中國的。日本有專門的一群人在研究如何讓世界畏懼中國。在很多方面,中國的儒家文化是不樂意“惹事生非”的,之前很多時候面對日本的挑舋我們都忍了,沒有報道出來,但現在在爭奪國際輿論上,我們必須要和日本針鋒相對。

  另外,就馬江海戰張軍社亦表示,我們對馬江海戰的宣傳還確實不夠,北洋水師的英烈事跡應該被更多人所知。我們現在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國防政策,在未來,我們則應該強化我們的“攻勢防御”。馬江海戰和甲午海戰的教訓告訴我們,清政府一昧求和而沒有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但事實是“隻有能戰,才能求和”。習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十分重要,中國要有威懾力,同時也要有實力,所以必須要提高我們作戰部隊的能力和訓練水平。

  上海政法學院海權戰略與國防政策研究所所長倪樂雄就中國的崛起戰略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國現在的做法就同古代一樣——“內聖外王,內修政治,外御強敵”。外界都擔心,隨著中國逐步處理好自己的國內事務,必將眼光投向海外。美國之所以要“重返亞太”,就是因為中國的轉型,如果14億人都逐漸走向海外,那麼對世界的沖擊會是非常大的。

  倪樂雄對中國的崛起環境表示並不樂觀,他指出,身份決定利益訴求,現在“中國正在崛起”是國際的共識,而崛起就是“本來沒有的要拿過來,本來沒有去過的現在要去”,哪有崛起大國的國土還被周邊小國蠶食的道理?在歷史上,崛起中的大國都是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收復失地,第二步則是擴張疆土。往往第一步是有足夠的道義支撐的,但第二步則要具體套路。對於崛起中的中國而言,外部勢力是知道這個規律的,所以它們要在現階段壓制中國,故真正的較量就是在這個階段,一旦突破了這個階段,以后的路就好走了。我們這一代人是真心地渴望和平,但隨著中國國力逐漸強大,那時當我們的孫子、重孫出生的時候,他們還會持有和平的心麼——這也正是外國人所懷疑的。

  倪樂雄認為,現在的中國和兩次世界大戰前崛起的德國所處的地緣環境有可比之處,德國四周是法國俄羅斯奧地利,雖然德國在崛起上贏得了時間,但沒有空間。中國現在所處的環境和德國差不多,南有印度、北有俄羅斯、東有美日,澳大利亞與越南、菲律賓等還在外圍策應,可謂“危機四伏”。但他同時亦認為,未來中國將著力發展海軍與空軍力量,為中國不斷走向海洋做后盾。

  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李風表示,要建立一個完備的體系來全面宣傳我國和平的發展戰略。同時中國也要加強軍力的發展,隻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力克外敵,進而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另外就是中國雖然也發展了很多的新軍力,但大多都還未經受過戰爭實踐的檢驗,這也是很多海內外華人擔憂的地方。

  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金永明就維護海權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實事求是地宣傳,真正培養起國民的海權意識。5月2日,中越發生海上爭端,其實中國處在一個比較微妙的境地——如果我們對越南太強硬,就會將它推向美國,如果太軟弱無法則無法向國內的民眾交代,所以應該向國民說明我們的困難,尋求民眾的理解。第二,教科書上的地名要一致化,另外應對爭議島嶼進行准確的命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系一種描述性的稱呼,可否直接稱其為“釣魚群島”?第三,隨著中國海上貿易的發展,海權意識也會隨著發展,而海權的發展主要是為了保証海上通道的安全,中國能否和一些國家共同建設海上據點,共同維護海權?

  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研究員劉慶表示,為什麼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和外國侵略者的戰斗是發生在馬江,而不是在海面上?之前我們對馬江之戰和海權意識之間有什麼聯系挖掘得還不夠深入,如果我們能對在馬江中體現的中國人的海權思想進行深入挖掘,可能會對我們研究馬江之戰的很多細節都有裨益。

  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蔣濱建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從兩岸以及海外收集中國近代海戰史料,他表示現在很多論述都在“漲侵略者志氣,滅自己人威風”,要擺脫思維定勢,更多地從史料中挖掘正能量。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海權意識 馬江海戰 祖權 中評 軍魂 試題 女同學 中日戰爭 民族復興 戰略態勢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