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5 02:39:00|來源:新京報|字號:
■ 社論
對反腐敗的觀察中,“依法治國”是不可缺失的坐標。以此視之,反腐敗就不存在淺嘗輒止的問題,不能說反腐已經起到一定震懾效果了,就鳴金收兵。
近日,中紀委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陳川平和山西省委常委、秘書長聶春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而昨晚的最新消息則是,太原公安局長柳遂記被免去職務,接受調查。至此,山西被調查的省部級官員已達5位。就此而論,山西成為十八大以來被調查省部級官員最多的省份。
此輪山西“打虎”,引起的輿論反響非常強烈。此事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為長期以來,民眾對山西一些官員的腐敗程度之惡劣,早有耳聞,人們希望通過徹底的反腐敗,將這些黑幕全部揭開。輿論之所以又感到突然,或許是因為,很多人沒有想到,中紀委在山西打“老虎”的節奏會如此之快,而且,一次又是兩個省部級官員。
7月29日,公布周永康案之后,社會上出現了多種有關反腐的論調,“反腐終點論”、“反腐拐點論”、“反腐反扑論”等紛紛出爐。不論這些聲音來自哪裡,其目標大概隻有一個,也就是目前的反腐行動,已經差不多了,該收一收了。其背后的邏輯無非就是,要求大家對仍然存在的腐敗行為進行妥協,甚至要保持“適度寬容”。就此而言,中紀委的行動就是對各種論調最好的回答。
加上陳川平、聶春玉,十八大以來被調查的省部級及以上官員,已達41人。很多省份、部門均有省部級官員落馬。或許,按照一些人認為的“反腐規則”,這輪反腐敗在“犧牲”了個把政協副主席之后,當地就可以過關了,而其他可能存在問題的省部級官員就“安全”了。這種看法不能不說仍然是心存僥幸,仍然是把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當作一種政治運動,而沒有讀懂,或者,不願相信中央釋放的政策信號。這既缺乏法治的眼光,也缺乏法治的思維,因而,也就沒有把反腐敗當作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手段。
高壓反腐雖是“治標”,治標也要治得徹底,不放過一個腐敗分子,治本才能收獲實效,這還能為“治本”贏得時間,但“治本”正在“依法治國”,因而,“治標”之策也當以符合法治精神為依歸。
對反腐敗的觀察中,“依法治國”是不可缺失的坐標。以此視之,反腐敗就不存在淺嘗輒止的問題,不能說反腐已經起到一定震懾效果了,就鳴金收兵。那隻會重蹈過去反腐與腐敗反彈的老路,令法律蒙羞。
在依法治國的語境下,反腐敗所面對的隻有是否違背法紀的問題,以及違紀違法行為有沒有被發現的問題。因而,也就沒有什麼“蒼蠅”、“老虎”的區別,更不會說,按照所謂的名額、指標打“老虎”,也不會因為一個地方已經打掉了幾隻“老虎”,就此“官場太平”。
中紀委這次在山西輪番重拳出擊,再次表明了堅定的反腐立場。這既是對各級紀檢系統的督促,又是對一些涉腐官員的警告,不要心存僥幸,不是不查,而是時候未到。
依法治國,反腐敗,治本,山西省委,省部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