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人民日報報系言論>> 正文

曲哲涵:有擔當才有市場

2014-08-25 11:08:21|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保險業粗放經營、結構失衡的發展格局未有根本改觀,壽險偏好理財、財險車險獨大,很多百姓需要的保險產品和服務卻沒跟上。在保費高增長、險企高收入的背后,是“價格出位、服務缺位”。如果仍靠這種模式獲得高增長,所謂的保險密度、深度在數字上又有什麼意義?

  近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這份“新國十條”從9個方面明確29條意見,提出保險業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任務與支持政策。29條意見中,哪一條單拿出來,都堪稱行業重大利好。

  比如,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並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探索保險機構投資、發起資產証券化產品﹔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把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醫療責任等作為責任保險發展重點並探索強制實行試點﹔允許保險業運用股權投資、戰略合作等方式參與醫療、安保、健康及養老等產業發展﹔以商業保險為基礎平台,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從發展路徑上看,保險業將全面融入經濟社會“時代脈動”,全方位獲得“輸血給養”﹔從發展目標上看,到2020年實現保費收入佔GDP的5%、人均保費3500元,遠高於目前的3%和1266元的水平。發展目標遠,政策站位高,這一遠一高,為保險業廓出巨大增長空間。

  不過,欣喜之余反觀保險業的現狀,可以看到,行業的發展水平與國計民生所需還有很大落差,與新政勾勒的美好前景更有一段遙遠的距離。

  僅就保費收入看,多年來保險業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速,即使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仍保持了年均增長11%的速度。可是,多年來粗放經營、結構失衡的發展格局未有根本改觀:壽險偏好理財、財險車險獨大,生活中很多百姓需要的保險產品和服務卻沒有跟上。在保費高增長、險企高收入的背后,是“價格出位、服務缺位”。如果仍靠這種模式獲得高增長,保險密度、深度能達到多少數字,又有何意義?

  近年來,保險資金成了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在一部分資金投向重大基礎工程建設、扶持實體經濟的同時,也應看到,行業拼短線、賺快錢的行為愈演愈烈。特別是近兩年資金緊張,在很多領域,保險業的短線資金扮演了吹泡沫的不光彩角色。如果這種投資理念不糾正、投資行為仍暢行,那麼未來進一步放開投資渠道,對保險業來說是喜是憂,真不好說。

  再如,此次“新國十條”明確將在一些行業引入強制責任保險參與社會治理。之前各地的試點實踐,在提高公眾保障、協助政府開展安全管理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但也有很多保險公司對強制責任險這一“准政策性險種”並沒有秉承微利原則經營,一邊“綁架”政府公信力,一邊賺取遠高於行業平均值的利潤。顯然,讓這樣的業務帶傷上陣、強行推廣,必是隱憂重重。

  相關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還需進一步加強。巨災保險千呼萬喚20多年,目前立法仍是空白,隻有深圳、雲南楚雄兩地試點﹔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自2009年提出至今仍未落地……梳理“新國十條”,有不少跨行業的“大保險”課題,在“頂層設計”已清晰的情況下,今后的實際執行能否給力,考驗著管理層。

  保險業走過30年,而今終於站在更高的發展平台——“成為完善現代金融體系、帶動擴大社會就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保障社會穩定運行、提升社會安全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產業”。保險業要擔起這份責任,不能坐享政策紅利,還須三省吾身、強身固本,去頑症、補短板、增信譽。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保險資產管理 短線資金 觀潮 新國十條 醫療責任 頂層設計 私募基金 壽險 保險密度 財險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