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5 08:57:58|來源:海外網|字號:
最近,電視連續劇《鄧小平》的熱播,成為北京知識階層的話題。盡管真正坐下來認真看每一集的不多,但裡面的一些細節處理以及演員的遴選還是引發了熱議。
8月22日是鄧小平誕辰110周年,這之前,《人民日報》刊文再度確認他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地位,可謂名正言順。
對於1976年到1986年的鄧小平,國內無論官方還是民間並無太大的爭議。他帶給中國的變化,留給中國的政治遺產,確實稱得上“偉人”二字。
我認為,這位小個子偉人的政治遺產,最大的莫過於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其他所有,都是這個思想指導下的產物。
實事求是,首先就需要承認這個世界沒有神。隻有全面崇拜領袖的瘋狂年代成為歷史,才能開啟未來。鄧小平終其一生,始終都警惕天才領袖,從未這樣給自己定義,在干部遴選、政策變動的過程中,也注重和其他黨內元老商議,形成妥協。客觀地看,鄧實際上有機會擴充自己的絕對權威,有機會樹立自己的高大形象,但他主觀上並沒有這樣。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神一般的領導,是其他一切的基石。
在否定神的基礎上,才可以發揮人的作用。鄧在執掌大權之前,負責教育工作。正是他力主恢復高考並身體力行地推進。恢復高考前三年所培養的大學生,至今依然是各領域的中堅和主力,那個時代的大學生,確實有著精英意識,發揮著精英的作用。
否定神、肯定人,是實事求是的精神層面的產物,而改革開放,是政策層面和操作層面的產物。
正是改革開放這四個字,讓中國人看到了世界不是我們描述的那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隻有我們自己生活困苦衣著襤褸。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懷念鄧掌舵的八十年代。那個年代,中國人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年輕人跳迪斯科,婦女留披肩發,穿牛仔褲、超短裙,人們爭相利用自己所能利用的資源追求財富,思想自由開放。
而今,鄧小平走后的中國的財富持續累積增加,與此同時貪污腐敗、社會不公、道德滑坡也成為整個國家的痛。按照鄧公實事求是的一貫理念,對於這些問題自然不能忽視。通過改革興利除弊也是必經之路。
在思想領域,關於憲政、普世價值的爭論,一度甚囂塵上。如果按照鄧公實事求是的理念,不用管它姓社還是姓資,不用管它是西方的還是東方的,不用管它來自美國還是來自日本,隻要是好東西,就可以拿來用。
很遺憾,鄧小平留下的這份遺產,很多人不喜歡,動輒以境外勢力等話語阻礙中國的開放事業,動輒以穩定為由頭阻礙改革大業。
我想,這種違背規律的做法,可能一時得勢,但終究還是在歷史的大潮中被湮沒,被淘汰。
鄧小平,1986年,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