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6 06:56: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先定位於中國-歐亞經濟合作,由此向更廣闊空間延伸,成為歐亞大陸和平、穩定和繁榮之紐帶。 |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就已正式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引起了國內外各界廣泛關注。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定位問題一時成為學術界熱門話題。筆者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先定位於中國-歐亞經濟合作,由此向更廣闊空間延伸,成為歐亞大陸和平、穩定和繁榮之紐帶。其中,中國、俄羅斯和中亞之間的合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首先,從政治關系看,中國與俄羅斯、中亞各國關系已經實現歷史突破,各國不僅解決了蘇聯時期遺留的領土爭端,而且中國與該地區各國均建立起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由此,中國北部和西部的軍事安全威脅得到極大緩解。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到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漫長的北部、西部邊境線已經變成友好、和平邊境線。這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安全保証。
其次,從地緣經濟看,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的經濟合作歷經20余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層次不斷豐富、合作水平不斷提高,凸顯各國經濟合作具有廣闊前景。中國與俄羅斯、中亞各國互為鄰國,經濟互補性強,相互有強烈的經濟合作願望,經過多年共同努力,中國與各國之間合作規模均有數十倍提升。這為“絲綢之經濟帶”建設奠定了良好經濟基礎。
其三,“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橫跨歐亞大陸具有高度一體化水平的資金、技術、商品、人才等方面流動的大市場。以中俄以及中亞經濟合作為基礎的“五通”建設已經取得部分進展,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從中國“西部大開發”到“走出去”戰略,俄羅斯、中亞國家是必經之地,是核心和樞紐。因而,打造連接中俄和中國-中亞的“歐亞走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外延展的必然選擇。
當前,歐亞大陸經濟合作正進入新階段,各種區域一體化機制和安排相互競爭、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形成整合與分化圖景。“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提出是對中國-歐亞經濟合作機制的創新。當下,中國與俄羅斯、中亞國家共同創建或者參加的國際經濟合作機制有上海合作組織、亞行中亞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中俄哈蒙阿爾泰區域合作機制等。“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是在上述機制取得實效、中俄以及中亞國家經濟合作已有較好基礎上順勢而為的新制度安排。其創新性在於突破“小區域”,在已有區域合作的基礎上向外延伸空間,形成合作內容更豐富的全新合作機制,這具有很大想象力。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思路清晰,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建設無疑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五通”建設首先要解決資金、信息、人員往來、物流和文化溝通不暢等問題,以“五通”建設為契機,使“絲綢之經濟帶”真正成為整合歐亞地區經濟合作和其它合作機制的重要平台。
2014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召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議題必將再次成為峰會熱門話題。可以相信,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逐步實施和實現,它必將成為中國-歐亞經濟合作的重要紐帶。
(楊進,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