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環球時報:公共知識分子異化成公知,可悲

2014-08-27 08:13:00|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西方所崇尚的公共知識分子在中國迅速異化成“公知”

中國社科院院長王偉光在該院“三項紀律”工作會上的講話近日在社科院官網上刊發,引起熱議和爭議。該講話受到互聯網特別關注的是如下一些內容,包括王偉光提出,社科院不是“自由撰稿人的鬆散聯盟”,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能像社會大V、網絡公知那樣。他還特別指出,社科院對人才的要求是“又紅又專”。

中國學者的研究立場同國家政治路線應當是什麼樣的關系,學者在輿論場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些都是知識界長期的實際爭議。這些爭議的深層所指都是“政治自由”以及“言論自由”等老問題,輿論場上這些年爭來爭去的東西實際多圍著它們打轉。

王偉光講話的這些內容不僅在社科院有針對性,在其他不少社科類教學和學術機構裡,這樣的話要是講出來,大概也有可以被猜“就是指他們”的一些人。平心而論,這些年的社科院在這方面算不上很吸引眼球。

中國的確需要學術自由,也需要輿論的活躍,學者解放思想有所作為是受到這個時代鼓勵的。這一切應當與國家的政治路線是整體上的契合關系,而非對立關系,這也應逐漸成為知識界的共識,甚至常識。改革開放快36年了,幾經摸索摔打,這樣的認識成果應當成為一個成熟的蘋果,而不能繼續是一隻傳說中的仙桃。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中國最有成就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都是把個人追求同國家使命主動結合的那些人。無論自然科學界,還是社科界,概莫能外。今天廣受尊敬的那些大家,大多在國家倡導的方向上為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每個時期都有一些熱衷反主流行動的學者,迄今為止,他們大體處在知識界主流板塊的縫隙之中,他們的實際社會角色很不穩定。如果中國的國家道路長時間延續下去,他們就沒有可能在歷史中沉澱下來,成為真正影響中國社會的力量。

對於中國知識分子應當發揮什麼作用,近年來的正面研究很少。輿論場上最突出的記憶和印象幾乎都是反面的,爭論這個問題的參照標准,也主要是西方社會關於知識分子的“警句名言”。比如中國不少人認為,知識分子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批判。而西方所崇尚的公共知識分子在中國迅速異化成“公知”,他們對社會的負面作用先於他們理論上的正面影響得到噴發。

關於知識分子應有的政治立場,一些“公知”有著堂而皇之的宣示。他們不顧中國的現實,把國家強行解構成黨、政府、人民等彼此對立的元素,並聲稱自己站在其中的“人民”一邊。“人民”的名義遭到前所未有的濫用。這些人不僅立場偏離了大多數中國人的利益,而且他們的思想方法嚴重背離實事求是。他們有些人經常靠喊民粹主義口號吸引人氣來掩飾自己的空虛。

真正有大成果的知識分子,沒人對政治上標新立異感興趣。那些發表奇異政治觀點、喜歡做“輿論反對派”的人,大多水平一般,或者不想再搞辛苦的業務研究,想在功利上走捷徑。當然,我們承認,這種價值領域的龐雜現象已經獲得多元時代的生命力,社會大概需要重新摸索針對它們的態度。

(原標題:公共知識分子異化成“公知”,可悲)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公知,公共知識分子,研究立場,人民,主流板塊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