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7 02:39:00|來源:新京報|字號:
哈市原畜牧獸醫局局長秦德亮,近日被任命為哈市教育局局長。
■ 觀察家
一些職位需要一定的職業門檻,如此履職才能更有效率,避免失誤和差錯。防止再出現“畜牧獸醫局局長”搖身變成“教育局長”的違和現象,應盡快改革用人觀念和干部管理制度,推進公務員職業化。
據報道,哈市原畜牧獸醫局局長秦德亮,近日被任命為哈市教育局局長。一時間引起“外行領導內行”“以前管畜牲,現在管學生”等諸多戲謔調侃。
局長轉任,現實中本很常見。可秦德亮的“職務轉型”,卻備受輿論關注,原因大概就在於“畜牧”“教育”相差太遠,反差明顯。都說隔行如隔山,官員能力再強,也不是“萬金油”。崗位調整的跨度這麼大,能勝任嗎?
而民眾的疑惑,其實也可歸結為一句話:教育局長不是誰都能當的,得“專業對口”“履歷對路”才行。而訴求的外延,就是公務員的職業化。從很多地方、部門官員任命路徑看,官員“跨行”並不少見。有的官員沒上過法學院,卻成了一地的法院院長。畜牧局長轉任教育局長,不過是又一個典型例子。很多地方、部門在任命官員時,首先考慮的是其行政級別、組織的輪換安排,而非專業和職業的對口。
症結就在,我國公務員系統尚未實現分類管理,也沒有職業化門檻和專業化管理的要求。公務員還不是種職業,而是種行政符號﹔它不講求橫向的“職業界別”劃分,而側重脫離具體職業和崗位的行政級別劃分。公務員的職業發展通道,在縱向上就是體制內階梯式向上晉升的﹔在橫向上,則可以跨行業、跨類別、大范圍地流動。
正因如此,“外行領導”現象再正常不過。2008年國家行政院曾對全國122個縣教育局局長任前身份做過調查,結果顯示,有41%的教育局長都來自政府其他管理部門,有19.7%來自鄉鎮干部,隻有18.9%來自學校校長。
相較之下,在其他國家,“兩官分途”已成公務員制度的基本特點,政務官和事務官是兩種“型號”,相互間不能交替任職,而具體的“職業界別”間也不能“互通”,因為它有著職業化門檻甚至是職業准入資質。
就拿教育局長來說,國外學區教育局長的選拔、任命,有專門的社區教育委員會組織,他們必須有著清晰的教育對口規劃。而在國內,它被等同於一般的行政領導,有關部門在任命時,是服膺於既有的人事政策需要。在民眾看來,一些職位是需要一定的職業門檻,如此履職才能更有效率,避免失誤和差錯,而一些地方的組織部門並未將職業背景考慮在內。所以,當大家一看到“畜牧獸醫局局長”搖身一變成了“教育局長”,不由地就有了違和感。
像秦德亮“串崗”,倒不是說他行政能力一定欠缺,只是未必能“人盡其用”。應盡快改革用人觀念和干部管理制度,推進公務員職業化,為一些公職設定基本的職業門檻。
□新京報評論員 佘宗明
教育局長,教育,畜牧,京報,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