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7 09:30:00|來源:光明網|字號:
雲南魯甸地震,自稱“身價50億”的陳光標僅捐獻了總值20萬元財物。其實,據工商部門資料,2004年至2009年間,陳的主業江蘇黃埔公司一直陷於虧損狀態……媒體調查稱,陳光標對其資產來源無法自圓其說。或許,這也導致了他近期一改高調作風。“陳總現在想低調了”,標哥公司的企宣部負責人這麼說。(8月26日中國新聞網)
按著“新聞人物+新聞事實”的新聞價值判斷模式,早已成為知名人物的陳光標,無論其在慈善舉動中捐多捐少或是高調低調,顯然都會產生不弱的受眾吸引力。所以,先前給標哥貼個“高調行善”的標簽,是一種新聞﹔如今稱其突然“想低調了”,同樣不乏有人關注。然而,一碼歸一碼,由標哥“想低調”,便大肆炒作起他的“資產成疑”,即便不說動機可疑,至少也屬挺不厚道。
不必諱言,陳光標的“首善”之名,的確出得獨具一格、與眾不同。至於有媒體報料稱,“陳光標教子:哪怕你捐兩毛錢,也要到處說出去”、“陳光標:每天搜索自己十幾次,知名度五年第一”等等的傳聞,恐怕更易於給人打下“標哥是位慈善界中好演員”的印象。但不管怎麼說,這麼多年下來,無論臧否有加、毀譽參半,相信很多的普通公眾還是認准了一點:管人家內心境界到底如何,常常能真金白銀地奉獻社會,這比什麼都顯得重要和實在!
標哥“想低調”,資產便“成疑”?這裡當然要佩服某些媒體刨根問底的“揭秘”能力,但我卻還是感到十分不解:早不揭,晚不揭,為啥在人家這次所捐財物稍顯“少了些”、並稱“想低調”的時候,你就“抓住機遇”,一五一十地來個詳盡曝光所謂的“資產真相”了?說句不太中聽的話,這是算“落井下石”呢,還是該解讀成“牆倒眾人推”呢?新聞媒體有“負責報道一切”的天職和義務,可像這種從“捐款少”挖到“經營虧”的投機本事,真的讓人感到不屑與不恥了。
不是說陳光標的主業不能報虧,也不是說標哥自稱的“身價50億”不容質疑﹔而是講,慈善的歸慈善,經營的歸經營,個別媒體先入為主,自以為是地把慈善人士的“捐錢少”,跟其“經營不妙”、“囊中羞澀”聯系起來的報道方法,則不是一種該有的思維。再說了,誰規定知名善者次次都要大把大把地捐款捐物?又有誰規定,曾經的“高調行善”者,就不能再有“想低調”的自由和權利了?媒體如此的勢利表現,是否也映襯了其對慈善奉獻“嫌貧愛富”的庸俗眼光呢!
標哥“想低調”與“資產成疑”何干。我的看法是,不管將來陳光標在主業經營上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而他曾經或“高調”或“低調”的獻出愛心舉動,則無疑都是值得認可和贊賞的﹔至於在外界眼裡,有人對其“高調”作派向來頗有微詞,有人則不習慣他的突然“低調”,那只是眾口難調的“口味”選擇罷了。一言以概之,報道標哥的資產和身價未嘗不可,請別自作聰明地扯上他捐款捐物的多了或少了。(司馬童)
陳光標,成疑,高調,想低調,資產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