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原創評論>> 正文

可穿戴設備讓“大數據”如虎添翼

2014-09-02 06:59: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大數據”是近年來在國內外都越來越火的一個詞。不管你是否真的懂,和人聊天時不能拿“新媒體”、“大數據”作談資,那就弱爆了。

不過,正如它更多仍是一種談資,大多數中國人對“大數據”仍然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狀態。國內對大數據真正的應用展開緩慢,而與之相應的批評也如國外一般紛至沓來。

從某種程度上說,“大數據”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歷史學家黃仁宇曾指出古代中國缺少數目字管理——其言下之意是,在歐洲,人們已經更早地通過數字了解和管理政治、經濟、商業等各項事務。即便進入當代社會,這一核心思維並無真正的改變。當下的“大數據”和近世的數目字管理的主要區別在於電子計算機的應用(這意味著更智能地處理數據)以及網絡的大發展(這意味著數據的公開互通成為可能)。正如國內一位資深媒體人所說,“大數據”其實是公開社會條件下數字化治理的決策智能版。

8月31日,百度 The Big Talk 第三期《大數據開啟大未來》在北京舉行,主講嘉賓是MIT人類動力實驗室主任、可穿戴設備先驅阿萊克斯·彭特蘭(Alex Pentland)。在現場,彭特蘭做了有關“可穿戴設備和大數據收集”的一系列演講,分享他對“大數據”的認知。

可以說,彭特蘭教授的演講確實能從很大層面上顛覆中國人對“大數據”的認知。正如他開篇所言,“大數據”不僅指搜索引擎、社交媒體,那些輸入數據的設備,才是“大數據”應用的關鍵,隻有在有了這些數據之后,我們才能夠對這些數據有所控制。顯然在他看來,可穿戴設備正是一種全新的數據採集設備。

在關於“大數據陷阱”的討論中,有一種觀點引人深思:目前主要被重視的大數據,其主體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統計數字上,至多是在移動互聯網的參與下,對人們的位置、時間消費數據有了更精確的記載,而這種數據實在算不上新鮮。

但是在研究開發可穿戴設備20多年的彭特蘭教授看來,革新就在眼前。正如他在演講中描述的那樣,可穿戴設備通過傳感器不僅能夠採集人體包括體溫、心跳等各項健康數據,甚至能夠捕捉神經元的興奮,從而一定程度識別人的情緒。在可穿戴設備的參與下,數據的來源被大大拓展了。如果說加入電子計算機使“大數據”變得更加聰明,那麼可穿戴設備無疑將使“大數據”耳聰目明,無所不知。這足以成為當代“大數據”與它雛形的另一大差別。

在演講中彭特蘭教授展示了在可穿戴設備支持下,“大數據”的無數種可能性。從個人健康管理到城市交通治理,再到企業效率控制,大數據如虎添翼,似乎無所不能。然而當被問及他本人使用什麼樣的可穿戴設備時,彭特蘭教授卻坦言自己沒有佩戴任何可穿戴設備,原因是現有的可穿戴設備並不成熟,沒有達到他理想的標准。“目前可穿戴設備所提供的信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所認為的完美可穿戴設備,是不通過交流我就能夠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在輝煌的願景下,這可能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即便是可穿戴設備的絕對權威,也對其現狀不夠滿意。更不用說在現場展示的可穿戴設備測試中,幾乎所有參測設備的表現都不能令人滿意了。

那麼這是否說明可穿戴設備和它所要改變的“大數據”荒誕不經呢?這大可不必悲觀。“大數據”與數字管理的內在一致性的另一含義是:它一直存在著。並正在改變人類。與其討論“大數據”概念是否新穎,不如討論它是否從未過時﹔盡管它從未萬能,但也絕對不可或缺。正如人類的地面交通工具發生過好幾次革命,但車輪的形態卻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大數據不是帶來一種新的車輛,而是那始終不變的圓形車輪。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中國周邊潛艇實力掃描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新聞熱圖>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上海篇(高清)

中國周邊潛艇實力掃描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