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原創評論>> 正文

貿易全面升級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關鍵

2014-09-15 06:49: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近兩年來,美歐日經濟開始逐步復蘇,但外圍經濟的復蘇並沒有向金融危機之前那樣非常有效地拉動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670.9億美元,增長4%。其中,出口2084.6億美元,增長9.4%﹔進口1586.3億美元,下降2.4%﹔貿易順差498.3億美元,擴大77.8%。一般貿易順差創下了十年來新高,但弱進口凸顯出負產出缺口和內需增長勢頭的羸弱。

受益於基數因素、穩外貿政策及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帶動外部需求回升,摩根大通6月全球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四個月來的最高值52.7,連續19個月高於榮枯線50以上,預示全球制造業景氣度持續擴張,並帶動出口由負轉正。然而,受出口加速,進口收縮“蹺蹺板”影響,貿易順差連續幾個月出現大幅增長。但這種高增長卻更多變現為一種“衰退性貿易順差”,也就是進口降幅下滑更快所致的非典型性貿易順差。

從進口需求看,8月進口同比和環比均呈現負增長,增速較此前顯著下跌。今年以來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均價普遍下跌。對大宗商品以及基本金屬的需求主要來自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印度等新興發展中大國。在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市場對於基本金屬的有效需求不足,價格難有大的回升。這導致了進口需求低迷。

再進一步深入分析,中國出口狀況可能也並非我們看到的那麼樂觀。8月出口相比7月有所減緩。其中,中國對歐元區和日本的出口增速出現一定下降,當月增速為12.5%和-3.1%,均較7月明顯回落。

事實上,近兩年來,美歐日經濟開始逐步復蘇,但外圍經濟的復蘇並沒有向金融危機之前那樣非常有效地拉動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相關測算表明,國際金融危機前的2002-2007年,1%的全球經濟增長可帶動帶動我國9.1%的出口增長﹔而危機后的2010-2012年,1%的全球GDP增長僅可帶動我國6.1%的出口增長。

2011年至2013年,我國商品在美國進口中佔比累計下降2個百分點。今年二季度以來,美國制造業表現強勁,亞洲主要經濟體出口增長則表現低迷。美國制造業復蘇不再帶動亞洲出口反彈,反映出美國與亞洲出口國之間的需求關系正在減弱,出現“脫鉤”跡象。這一趨勢也同樣發生在中國與其他發達經濟體之間。

因此,要實現全年7.5%的外貿增長目標,壓力都在三、四季度。“穩增長”和“穩外貿”政策有一定的時效性,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集中體現。但是考慮到“去產能”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對外貿易已經開始呈現國際產業轉移放慢,向周邊國家產業轉移和訂單轉移加快、生產要素成本上升這樣“一慢、一快、一升”的態勢。再加上包括TPP等全球區域自貿加強,新型貿易壁壘對中國造成嚴重挑戰,中國外貿總體形勢仍是趨緊,全年7.5%的增長目標有非常大的難度。

在經濟新常態之下,中國不可能再把焦點過度集中於保外貿增長上,而應該著眼於中長期的產業升級和貿易升級。長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主要依靠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等生產要素的低成本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這種依賴初級要素稟賦的模式,很難在貿易層次和戰略利益上取得突破。同時,長期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可能會對我國產業的全球定位形成慣性依賴,面臨“被鎖定”風險。

未來十年全球產業競爭歸根結底將是價值鏈的競爭,價值鏈競爭決定中國制造業乃至產業競爭力和未來經濟的前途與命運。面對美國等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浪潮,以及國內傳統比較優勢流失等多種挑戰,中國必須建立起新的競爭優勢,向全球價值鏈上游攀升,推動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全面升級,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利益分配水平,真正推動中國由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

(張茉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一汽反腐風暴或牽涉周永康家屬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公開(高清)

中國周邊潛艇實力掃描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