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6 11:27:21|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近來又對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試驗區創辦26年來取得的成績,深刻闡述建設好試驗區的重大意義,賦予試驗區闖出新路子、探索新經驗的歷史使命。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推動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努力為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闖出一條新路子。
科學把握試驗區的戰略定位
習近平同志指出,建設好畢節試驗區,不僅是畢節發展、貴州發展的需要,對全國其他貧困地區發展也有重要示范作用。這是對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科學的戰略定位。它立足我國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聯系貧困地區全面小康建設實踐,賦予畢節試驗區為全國貧困地區全面小康建設探索新路子的歷史使命。
清醒認識貧困地區全面小康建設的艱巨性。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據國務院扶貧辦今年1月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基本解決了居民溫飽問題,但按照2010年新扶貧標准,全國農村仍有近1億貧困人口。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文化事業發展嚴重滯后,而且這些地區大多是水源、河源等生態涵養區,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惡劣,貧困問題與生態問題、發展問題、社會問題等相互交織,是全面小康建設最難啃的“硬骨頭”。畢節試驗區要勇於沖破思想觀念障礙和利益固化藩籬,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用足用好國家政策,聚集生態建設要素,加快體制機制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貧困地區轉型跨越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合的路子,把試驗區打造成示范區,為全國貧困地區全面小康建設積累先進經驗、提供好的做法。
准確把握試驗區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習近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調配合中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復雜系統工程。要堅持整體推進,統籌謀劃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體效果。但整體推進不是平均用力、齊頭並進,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畢節試驗區作為重要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直接關系改革大局﹔作為關鍵環節“一子落而滿盤活”,直接關系改革成效。畢節試驗區創辦26年來,生產總值增加44倍,貧困人口減少476萬人,累計少出生人口165萬人,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普遍貧困到基本小康、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的跨越,突破了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后、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惡性循環,進入了全面小康建設的“快車道”。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關於畢節試驗區的戰略定位,科學總結26年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切實肩負起改革、創新、探索、示范的重任,堅定不移地辦好試驗區,為全國貧困地區全面小康建設探索新路子。
圍繞百姓富和生態美做文章
習近平同志強調:“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畢節試驗區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既要完成經濟發展的根本任務,努力做到百姓富,又要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切實做到生態美。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做到百姓富。習近平同志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畢節試驗區要以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為目標,推動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以產業園區和標准廠房建設為平台和路徑,發展能發揮生態環境優勢的產業,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打造重點景區,加快把旅游業做大做強﹔探索發展山地經濟新路子,遵循山地經濟規律,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堅持就業第一、促進民生發展,加快產業培育、增強就業能力,挖掘農業發展潛力、擴大農業就業容量,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多形式促進就業,就近就地消化農村富余勞動力。堅持抓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最需要關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鍥而不舍向前走,努力建設一個不含水分、人民得實惠、老百姓認可的全面小康社會,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和時代要求的科學發展、后發趕超、同步小康之路。
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切實做到生態美。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畢節試驗區的實踐証明:貧困地區要打破“越窮越生、越生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必須堅定不移地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加快貧困地區全面小康建設的行動指南。我們要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更加尊重自然生態發展規律,更加自覺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要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理念,堅持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努力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雙贏﹔實行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促進“輸血”與“造血”相結合
習近平同志指出:“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一個地方必須有產業,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展。”這些重要論述表明: 貧困地區實現跨越發展、同步小康,離不開“輸血”即外部幫扶,但更重要的還在於激發內生動力、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隻有把“輸血”和“造血”有機結合起來,貧困地區的發展才更有潛力、更可持續。畢節試驗區的探索與實踐也充分証明了這一點。未來畢節試驗區乃至整個貧困地區的跨越發展、同步小康,必須堅持這一基本理念。
進一步凝聚多黨合作、多方幫扶的強大合力。習近平同志強調,希望有關方面繼續關心支持畢節發展。這是推動貴州搶抓全面深化改革機遇、辦好畢節試驗區的歷史性機遇。畢節試驗區創辦26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及對口幫扶的深圳市長期支持、廣泛參與,匯集了多黨合作服務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我們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機遇,加強與各有關方面的聯系溝通,有效整合資源,實現多重優勢疊加,把項目化、實物化的支持長效化、機制化﹔發揮多黨合作的政治優勢、智庫優勢和功能優勢,探索試驗區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新途徑新辦法,建立科學、規范、有序的多黨合作體制機制,創新全方位合作的新模式,傾力打造“同心”品牌。抓住中央和國家部委關心支持的機遇,圍繞關系長遠發展、跨越發展的大事,抓緊謀劃一批重大項目、需要試驗試點的事項以及社會各界能夠參與的活動和載體,積極主動地對接落實。同時,抓住對口城市幫扶的機遇,積極到深圳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在電子信息、新醫藥、健康養生、旅游等產業發展方面達成一批合作項目,實現互促雙贏。
進一步發揚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埋頭苦干、同心攻堅的畢節精神。習近平同志強調,希望試驗區進一步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埋頭苦干,同心攻堅。這是畢節試驗區26年奮進歷程中干部群眾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著眼未來,我們要全面深化改革,在思想上銳意創新,在工作上埋頭苦干,在合作上同心攻堅,凝聚起試驗區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當前,應把實現跨越式發展與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作為關鍵之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著力增強干部群眾的市場經濟意識,強化“打破才能得生機”的思維,開辟改革新天地、發展新境界。把銳意創新作為跨越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不竭動力,大膽地干、大膽地闖,以新眼光把握新機遇,以新思路謀求新發展,以新方法解決新問題,以新措施贏得新成效﹔把埋頭苦干作為跨越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支撐,自強不息、自力更生,不怨天尤人,不等靠觀望,一點一點地改變面貌﹔把同心攻堅作為跨越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推力,積極工作、主動作為,奮力闖出貧困地區全面小康建設的新路子。
(作者為中共貴州省委書記)
山地經濟 奮進歷程 試驗區 貧困地區 全面小康建設 造血 輸血 畢節 生態文明 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