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人民日報報系言論>> 正文

魏薇:身在遠方 心系村庄

2014-09-16 15:16:48|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前幾天,一位同事深夜在微信朋友圈慨嘆:“終於可以說一聲‘幸運’!過完中秋,父親也辦好手續出院了。”

  原來,他遠在江西的父親被一位精神異常的鄉鄰砸傷額頭,縫了四針。由於前些年曾做過頭部手術,如果被砸傷的位置稍有偏差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起初,父親不想讓遠在北京的他擔心,並要求隱瞞,但是他的哥哥卻“走漏”了消息。

  這位同事工作極為勤勉,由於假期短、家鄉遠,已經多年未在中秋回家與父母團圓。此次意外,讓他決定以后的日子裡要盡可能多回家。“小村庄和大都市的月亮,同樣渾圓光明。但家人在哪,哪兒才有團圓。感謝所有察覺或者未察覺的‘幸運’,讓我們在生命中必將遭遇的離別前,有機會多見父母一面,再多一面。”

  “若不把東西拿走,我們就不會意識到,曾經擁有過什麼。”他是幸運的,被有驚無險的意外所提醒,對父母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但不少人卻直到追悔莫及才有所醒悟,“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情故事仍在不斷上演。

  兒女在長大,父母在變老,這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常識。當父母年邁,對於他們來說,見到兒女是最大的福利,見不到則是最大的折磨。但不少兒女卻“吝嗇”得每年隻給他們一兩次見面機會。子曰:“父母在,不遠游”。但年輕人為讀書、為生計、為愛情,為自由,或北上,或南下,“遠游”已成為常態。不少人都是這樣,興沖沖離家后,志在四方,心比天高,眼裡滿滿都是大都市與錦繡前程。一年到頭給父母打不了幾個電話,總覺得那個身強力壯的父親、那個忙個不停的母親一直就在那裡。

  對於年輕人的拼搏怎忍苛責?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史,也正是一代代青年離開故土、走向遠方的家庭遷移和繁衍史。即使是孔子所說“不遠游”的要求,也還有“游必有方”的例外。他們正值青春年華,去偏遠山區支教、去祖國邊陲值守,散落在全國各地揮洒汗水,這既是讓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的追求,也是國家興旺、社會發展的必需。“游必有方”的遠行,父母雖不舍卻支持,個人雖艱辛但無悔。

  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曾寫過,“你的童年是小村庄,可是,你走不出它的邊際,無論你遠行到何方。”在“遠方”和“村庄”間,到底如何衡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答案。但在不少人心中,看罷了“遠方”,最挂念的還是父母所在的“村庄”。前一陣,有一道網絡流行的數學題,“假設每年回家兩次,父母有幸長命百歲,你還能見他們多少次?”不少人都不敢去算。

  在家庭和事業、生存和感情的天平上,往哪方傾斜,都意味著極大的代價。“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其實,對父母的感情,不應由提供的物質條件來簡單評價,也不宜用陪伴身邊的時間長短來衡量。無論在身邊還是在遠方,有時候,隻要有及時的電話、貼心的問候,也比得上一場奔波、一堆禮物。

  村庄是父母所在、鄉愁所寄、人生源頭,須臾不可忘。但年輕人去遠方,既是個人選擇,也是發展所需,更是時代潮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隻要秉承“游必有方”的准則,用心牽挂,即使聚少離多,也能少些愧疚、少些悔恨。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遠方 父母 青年觀 村庄 心比天高 遠游 游必有方 子曰 數學題 手術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中鋁總經理孫兆學落馬 曾砍柴湊上大學路費(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公開(高清)

揭秘駐阿富汗美軍野戰套餐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