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6 15:41:52|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雙管齊下(漫畫)
徐鵬飛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這種學科性質決定了高考語文命題也應是能力立意和文化立意的統一
2014年高考語文命題北京卷較以往有了很大變化。例如,作文題“老規矩”,以北京“老規矩”的當代價值為切入口,引導考生認知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聯系實際,加深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這種命題既考查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也考查了學生對現實生活與傳統文化進行“互動”思考的能力,在能力考查的過程中,促成學生的文化認知,體現出高考語文命題的引導意識。
回顧我們的高考語文命題,曾經有過一個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轉向。1996年,高考語文“考試大綱”提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應用、鑒賞5個“能力層級”。之后,高考語文命題就逐步從著重考查學生的語文知識,轉為著重考查語文應用能力。這一改變,對引導中學語文教學回歸學科本質和為高等教育選拔人才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確實是高考語文命題前進的一大步。
如今,10多年過去了,社會變革對語文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層出不窮的新媒體,正在改變青少年的信息獲取方式和習慣,閱讀受到擠壓,尤其是深度閱讀、經典閱讀更是受到巨大沖擊,引發社會輿論對青少年語文水平的擔憂。不少人對母語承載的優秀民族文化缺乏了解和熱愛,委婉含蓄、講求韻律等漢語特質在日常語文應用中得不到體現,相反,辭藻堆砌、內容空洞的亞健康寫作風氣正在侵蝕母語的肌體。
面對從內到外的新形勢,面對深化教育改革的時代挑戰,高考語文需要思考如何充分發揮好“指揮棒”的獨特優勢和特殊作用。比如,在語言運用考查上,如何引導學生尊重和繼承漢語表情達意的特質,引導他們讀懂漢語、用好漢語,在評卷標准上怎樣體現出對愛國、誠信、友善、和諧等精神正能量的弘揚,等等,都有待在實踐中探索。想要培養和選拔既熟練掌握漢語又具有良好語文素養和人文情懷的高中畢業生,隻有一個“能力立意”顯然不夠,還應加上“文化立意”。“雙重立意”的取向是高考語文命題的新特征。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這種學科性質決定了能力立意和文化立意是互相滲透、互為依存的。高考語文試題中文化立意的呈現,既不能是簡單增加傳統文化知識內容的考查,加重學生備考負擔,也不能僅僅是作為點綴,秀一下文化的錦衣。文化立意應是試卷的靈魂,要在題目情景(載體)的選擇、設問的角度、思考的深度和廣度等方面,體現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意義。
高考是中學生的“最后一課”,試題內容會隨著考生的思考和回答,在他們心裡持續“發酵”,再加上高考客觀上的“指揮棒”作用,考后教師會講析,無數在校學子會研習,它的導向意義和教育意義將得到廣泛傳播。語文命題應該珍視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機會,通過“雙重立意”的試題,加深師生對漢語魅力的認知,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體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這就需要我們的高考語文命題團隊,在專業化研究的基礎上,樹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准確把握語文學科特征和語文教學狀況,將“雙重立意”有機整合到高考語文命題中來。
語文學科 命題 語文素養 語文教育 高考語文試題 文化認知 語文知識 能力立意 能力考查 老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