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正文

詹姆斯·特勞布:美國人不懂歷史有多殘酷

2014-09-16 07:01:41|來源:海外網|字號:

基辛格今年91歲高齡。他居然又寫了一本書,書名還是“世界秩序”這種大話題,這本身已經足夠令人震驚。

基辛格今年91歲高齡。他居然又寫了一本書,書名還是“世界秩序”這種大話題,這本身已經足夠令人震驚。

海外網9月16日電 據觀察者網文,這些年,那些堅信美國應向世界傳教的人日子可不好過。2001年恐怖襲擊事件霸佔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從那以后,美國先后迎來了一位保守派理想主義者,以及一位自由派理想主義者。前者試圖向中東地區推廣美國價值觀,遭遇慘敗﹔后者則是洗心革面,試圖秉承著謙遜與相互尊重的原則拉攏美國的敵人們,結果也遭遇挫折。

質言之,美國急需亨利·基辛格——這位頭腦清醒的分析家,用了整整60年時間診斷美國外交政策,8年時間執行其療法,影響深遠、倍受爭議。基辛格今年91歲高齡。他居然又寫了一本書,書名還是“世界秩序”這種大話題,這本身已經足夠令人震驚。更重要的是,該書延續了他的一貫主張,批判左派、右派的浪漫主義信條,而那些信條,對於美國21世紀以來的外交政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基辛格幸得龜鶴之年,對他懷恨在心的人要麼已經死了,要麼已經忘了當初為何要恨他。

《世界秩序》的獨特之處不是其觀點本身——讀過基辛格著作的人應該不會陌生——而是作者為概念所提供的自然歷史敘述。他提出,世界歷史既不是鐵板一塊,也不是政客可以隨意捏造的物品,而是特定民族的性格與經歷所塑造的文化、歷史產物。17世紀歐洲創造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是對殘暴的30年宗教戰爭(1618-1648)的回應。

在基辛格看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不是普通的國際關系體系,而是最符合倫理、理智甚至美學的體系。該體系起源於法國的黎塞留(1585-1642),他提出的“國家理由”原則是,“國家是具有自足性的抽象、永久實體”。17世紀中期的宗教戰爭耗盡了各方實力。1640年代中期,外交家雲集如今位於德國西北部的威斯特伐利亞,並達成一致,各國不再互相灌輸本國的宗教信仰。“威斯特伐利亞的理念是以綜合體為思考起點。”基辛格寫道,它將“諸種社會”融入“對於秩序的共同追求”。

基辛格將現代歷史描述為維護這種世俗主義/不可知論的秩序的過程。法國大革命(以及隨后的拿破侖帝國)試圖在歐洲推行共和主義,而德意志諸王在30年戰爭期間向天主教鄰國灌輸新教。俄國的東正教和專制統治也威脅著歐洲體系。然后是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實行擴張主義,破壞了歐洲心臟地帶的微妙平衡。

基辛格(資料圖),圖為2013年1月9日,基辛格在華盛頓出席尼克鬆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

基辛格筆下的暴徒是拿破侖、俾斯麥等統一派﹔英雄則是靈活操縱國際平衡的政治家們,例如塔列朗(法國外交大臣)、梅特涅(奧地利外交大臣)。基辛格的中歐人靈魂具有威斯特伐利亞式的外交手腕,在他手中,國際關系如同流水或爵士樂一般。他寫道,大國實力的平衡術“必須達到可能性的極致,實現本國社會歷史經驗與政治理想的結合。因循守舊行不通,冒險精神不可少。”基辛格極力強調,大國平衡外交不是因為蔑視道德原則,而是出於深刻的道德律令:要避免各個國家因為民族利益或抽象原則的沖突而互相殘殺。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只是歐洲的外交准則﹔中國、波斯、俄羅斯、奧斯曼帝國各有其獨特而豐富的“秩序”理念,當然美國也是如此。基辛格分別敘述了各國的歷史形態,然后再論述其當代形態。基辛格提出,霍梅尼在波斯帝國的深厚文明基礎之上嫁接了一種伊斯蘭世界觀,將國家視為信仰者超驗理念的障礙。如今的伊朗之所以是世界秩序的威脅,是因為她既繼承了帝國遺產,又有著革命心態。按照威斯特伐利亞理論,伊斯蘭世界似乎剛剛到達30年宗教戰爭的階段,很難推行互不干涉原則。

威脅黎塞留理念的諸種普世教條之中,危害性最大的是美國。“新大陸”對其信仰者們頗具誘惑力:基辛格恰如其分地指出,歐洲人意識到他們的“神聖理念永遠無法完全統治歐洲大陸,而美國提供了一塊處女地。”美國在一戰中踏上世界舞台,用全球民主化的解放性理念代替了原來的大國平衡政治。威爾遜相信,是后者導致歐洲陷入戰爭循環而無法自拔。

基辛格在《大外交》(1994年)一書中認為,威爾遜之后的美國總統都是威爾遜主義者﹔領導人如若停止彈奏美妙樂章,美國老百姓就不會心甘情願地離開大陸堡壘、滿世界赴湯蹈火。基辛格同時指出,威爾遜總是充滿幻想,天真地以為隻要大家協同一致,這個世界就會變好。其繼任者無一不在鼓吹這種幻想。

基辛格寫道:“威爾遜主義的悲劇是,它導致美國這個左右20世紀走向的大國,遵循著毫無歷史感或地緣政治思維的、高貴的外交政策。”他提出,美國人把外交政策看作是對正義的神聖追求,而不是對“實際利益的永恆訴求”。美國人很難理解歷史的悲劇性。

不過,基辛格盛贊最大膽的威爾遜主義者:喬治·W.布什。他提出,小布什在伊拉克的“目標和抱負”“為他的國家增添榮耀,雖然美國政治生態無法接受他的某些想法”。小布什總統及其顧問們都是基辛格式的現實主義者,直到2001年9月11日發生轉變。恐怖襲擊推翻了他們的想法: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不可知論已經消亡。美國極易遭受來自失敗國家和獨裁國家意識形態所孕育的攻擊,因此,正如小布什在其連任講話中所說,“我們國家的自由,越來越維系於其他地方的自由。”也就是說,互不干涉原則不僅在道德上說不過去,在戰略上也承受不起打擊。

小布什說中了嗎?還是說,推行世界自由民主是威爾遜主義的幻想,與美國國家利益不完全一致?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沒有輕易斷言。但在2001年出版的《美國需要外交政策嗎?》中,他簡要談及了推廣民主運動與人道主義干涉。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黯淡結局,以及“伊斯蘭國”軍隊的恐怖崛起,可沒有留給中東事務外交家們好臉色看。

美國如今不但面臨俄羅斯等傳統大國威脅,而且還有基地組織與“伊斯蘭國”等非國家形態的威脅,也許,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已是明日黃花。不過,鑒於世界事務如此棘手,“實際利益的永恆訴求”這種外交理念不啻為一種啟發。國務卿克裡從一場危機奔向另一場危機,馬不停蹄地追逐那遙不可及的理念,何不停下腳步,傾聽箴言。

(本文2014年9月5日原刊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原標題:Book Review: 'World Order' by Henry Kissinger——The idea that history is tragic does not come naturally to Americans﹔觀察者網朱新偉/譯)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基辛格,塔列朗,歷史形態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黑龍江3逃犯越獄被捕圖片實錄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公開(高清)

大連數百億造世界最大海上機場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