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6 14:04: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有些事件的細節我們就不細說了。不過讓很多人感到困惑的是,有那麼美好的Ta,怎麼還不滿足,還會去外面找Ta們?
據科學家研究,“生活作風不端正”,其實是進化的選擇。基於人類原始基因的背叛與忠誠,無論你接不接受,它都在那裡。
今天,壹讀君就來聊一聊這個讓人不相信愛情的話題。
“忠貞激素”治不了不忠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女性在性伴侶的選擇上更為保守,本身就是人類順應優勝劣汰的本能反應——男人為了確保基因的散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和盡可能多的女人性愛,生出盡可能多的孩子﹔而女人的受孕幾率有限,懷孕周期漫長,又需肩負養育重任,生物投資成本比男人高許多,因此,她們會更希望物色到一個年輕力壯的男人作為長期依靠。
女性在被迫忠貞的同時,當然也想將男性拴住。電影《女人不壞》中,周迅飾演的科學家歐泛泛,發明了一種“愛情貼”,其中含有的激素能讓愛情長久、兩性忠貞。這種“忠貞激素”現實中確實存在。
英國神經生物學家的研究發現,動物界的“模范丈夫”大草原田鼠中的雄鼠,之所以一旦交配后就對“第三者”失去興趣,是因為大腦中腦下垂體分泌的一種激素——后葉催產素。神經內分泌學家休·卡特給雄鼠的大腦注入一種化學物質,阻斷后葉催產素的分泌,結果“模范丈夫”立刻變成了“鼠渣”,它們拋棄了曾經深愛過的伴侶,胡亂交配。
人體內是否也有這樣的“忠誠激素”?答案是“是的”,但它的運行和機制則要復雜得多。人類的情愛活動與多種激素有關,后葉催產素與多巴胺、苯乙胺等協同作用,讓人產生愛和依戀的感覺。
但是,很不幸,我們的大腦不可能長期不斷地大量釋放這些物質,因為神經細胞隻有受到新異刺激時才會興奮。美國康奈爾大學生化博士辛迪·奈克斯對37種不同文化中的5000對夫婦進行測試,得出的結論是:愛情的保鮮期是18至30個月,這足夠男女相識、約會、結合和生子,但之后,人體對這三種物質產生的抗體,則會使“愛情雞尾酒”逐漸失效。
女性比男性更忠誠嗎?
盡管兩性間存在著如此顯著的差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權力是最好的春藥。不要罵“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隻要擁有更多的權力,女性一樣會出軌。
荷蘭研究者對1000多名職場中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權力和不忠存在正相關性,也就是說,越是權力大的人,出軌的傾向就越強。而且,實際發生出軌者的比例也越高,這主要是因為權力大者更為自信。而最出乎研究者意料的發現是,出軌的傾向性竟然沒有性別差異。
在兩性地位和性倫理的演變中,權力從來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女人被機器解放,獲得與男人同等的教育權利、工作機會及政治權利,西方以兩性平等為基礎的新的性道德由此形成。而乘坐五月花號到北美開拓新家園的歐洲清教徒,無論男女,齊心協力赤手空拳建立家園,這種因男女充分合作而產生的平等主義(有些類似於狩獵時代),多少有助於美利堅的第一代公民以平等、尊重的眼光來看待女人。
歐美男人的“暖男”形象由此奠定。美國政客像他們早年的新英格蘭移民祖先一樣,將家庭的團結作為美國精神的象征,在各種場合都竭力保持著自己“家庭男人”的形象。世界上很少有政府官員會像美國總統或國會議員一樣,在競選時帶著妻子、兒女同台亮相。
這些變革並沒有杜絕背叛與不忠,但它提高了男性背叛與不忠的道德成本與風險成本。人盡皆知的克林頓“拉鏈門”即是明証。否則,這要是放在中世紀末,算什麼事兒呢?亨利八世除了擁有六任皇后,還有多得無法考據的情人,誰敢有半句閑話?
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裡,我們最常看到的是男人不知疲倦地開拓婚外性行為,女人似乎天生佔據著性道德的高點,以至於容易忽略了事實的另一面:女人只是在生物基因上“被迫”設置為保守模式,並在長期弱勢的社會地位中被施以更為嚴苛的要求。
至少從社會和生物進化的角度看,一夫一妻制是人類進化的成果,而背叛與不忠是基於人類原始基因的刺激與反應,無論你接不接受,它都在那裡。(值班壹讀君/傅二黛)
男人 生活作風 模范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