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人民日報報系言論>> 正文

總政治部:學習鄧小平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思想

2014-09-17 11:32:55|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今年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鄧小平始終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出一系列精辟論述並身體力行。鄧小平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思想,是改進作風的有力思想武器,對於部隊改進作風、清除“四風”,激發強軍興軍的強大正能量,實現習近平同志提出的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鄧小平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思想的鮮明特點

  鄧小平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植根於實踐沃土,經歷了革命戰爭年代起步探索、新中國成立后系統發展、改革開放后成熟完善的過程。鄧小平對於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過許多重要論述,比如,“在干部中要進行整風,反對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哪怕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義也好,哪怕是艱苦奮斗的命令主義也好,都在反對之列。”“我們必須向這些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的現象進行經常的斗爭。而且我們必須看到,官僚主義是過去人類歷史上長時期剝削階級統治的遺留物,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有深遠的影響。因此,貫徹群眾路線,克服官僚主義,也必須是一個長時期的斗爭。”他一再呼吁:“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際效果、實際效率、實際速度、實際質量、實際成本的形式主義必須制止。說空話、說大話、說假話的惡習必須杜絕”。正如鄧小平獨特的經歷、務實的個性和簡明的風格一樣,鄧小平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思想有其鮮明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貫穿始終的徹底性。從年輕時參加革命到千裡躍進大別山,從中共中央總書記到下放江西,從全面整頓到撥亂反正,從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到退居二線,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鄧小平一貫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1992年南方談話凝結著鄧小平畢生的智慧和心血,是舉世公認的“壓軸扛鼎”篇。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仍然尖銳批評:“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多。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新的語言並不很多。重復的話要講,但要精簡。”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貫穿鄧小平政治生涯始終。

  覆蓋全域的系統性。在鄧小平著作中,求實、務實、落實的作風貫徹在內政外交國防各領域、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比如,思想領域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長篇的東西是少數搞專業的人讀的,群眾怎麼讀?要求都讀大本子,那是形式主義的,辦不到”﹔經濟領域的“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政治領域的“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隻手都要硬”﹔軍事領域的“軍隊要整頓”“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等等。這些論述都體現了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真知灼見。

  吐故納新的包容性。鄧小平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思想,具有吐故納新的包容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重要論述,都對鄧小平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思想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鄧小平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有關思想。毛澤東十分厭惡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官僚主義者形象地比喻為泥塑的神像,說它久坐不動、十分無用﹔批評形式主義是一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筋的”東西。鄧小平既忠實踐行毛澤東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思想,又糾正了“以階級斗爭為綱”、大搞政治運動等“左”的做法,使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走上了法治化、制度化的路子。

  入木三分的深刻性。鄧小平早年赴法國、蘇聯學習,參加革命70多年,“三落三起”歷盡磨難。時勢造英雄,實踐出真知,挫折礪人品。在中西方文明的對比、中蘇社會主義制度的對比、中國現在與過去的對比中,他對資本主義的弊端、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僵化、封建家長制的殘余有切膚之痛。這使他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批評總能鞭辟入裡、切中肯綮﹔不僅梳理其嚴重危害,而且從歷史根源上“把脈問症”,從制度層面“對症下藥”﹔既注重“殺菌消毒、退燒降溫”,又注重“強身健體、固本培元”,達到治標與治本、動機與效果的有機統一。

  從我做起的垂范性。作為杰出領袖人物,鄧小平深知榜樣的力量、自律的價值,他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僅體現在講話中,更注重在各種場合發揮表率作用。比如,《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收錄文章119篇,許多重要文章言簡意賅。長期身居高位的鄧小平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坦言“不是完人,也犯過很多錯誤”,“但是我問心無愧”。

  影響深遠的經典性。鄧小平的文章、講話平實當中有深意,大白話裡見經典。這是他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文風上的體現。他非常擅長把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科學地、創造性地加以提煉概括,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許多論述振聾發聵、發人深省。鄧小平的許多精彩語言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當前,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他的許多論述仍“粉絲”眾多、“點贊”頻頻,被奉為經典,讓人感受到偉大的思想光輝。

  鄧小平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思想的現實啟示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在這樣一個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譜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歷史新篇章,更加需要發揚黨的優良作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作風建設,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出重拳、下猛藥,扎籠子、立規矩,採取有力措施反對“四風”,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前,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鞏固擴大部隊整改作風成果,需要從鄧小平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思想中汲取營養,按照習近平同志“標准更高、走在前列”“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的決策部署,推動部隊作風建設往深處抓、朝實裡走。

  樹立正確政績觀,使各項工作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鄧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逆境,但他再度出來工作時仍然毅然決然地表示:“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當前,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熱衷於搞形象工程、追求轟動效應,干一些勞民傷財、竭澤而漁的事情,甚至出現夸績顯功、造假邀功的現象,原因就是為了撈取升遷的資本,根子是政績觀出了偏差。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就要忠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自覺擺脫名?利鎖的羈絆,樹立正確政績觀,在工作中重實際、重實戰、重實效,將對上與對下、當前與長遠、面子與裡子等統一起來。

  著眼隨時准備打仗,確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工作實一分,勝算多一籌。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越遠,離打贏戰爭越近。形式主義再轟轟烈烈,表面文章亮點再多,也隻能應付平時而不能應對戰時,能對付上級但不能對抗敵人。軍隊首先是一個戰斗隊,是為打仗而存在的。習近平同志要求全軍“牢固樹立隨時准備打仗的思想”。部隊決不能存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麻痺思想,也要防止“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被動應付思想,必須安中見危、存中見亡、治中見亂,繃緊備戰這根弦,從思想深處破除打不起來、輪不上我的誤區,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使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落地生根”。

  科學把握領導工作的內在要求,在狠抓落實上見成效。鄧小平反復強調,“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那種隻靠發指示、說空話過日子的壞作風,一定要轉變過來”。現在部隊實戰化訓練任務繁重,軍事斗爭准備形勢緊迫,要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緊抓快干、埋頭苦干,把各項工作抓得緊而又緊、細而又細、實而又實,真正使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的任務都有時間節點、有責任分工、有質量標准、有檢查督導,確保責任到人、落實到位,在抓具體、抓反復、抓全程中推動全面落實。領導干部尤其要增強問題意識,敢於擔當責任,既要解決表層、顯性的問題,更要解決深層、隱性的問題,尤其對官兵反映強烈、影響部隊風氣的傾向性問題要敢於較真碰硬,不解決問題不罷手﹔對部隊建設中久治不愈的“老大難”問題要知難而進,不等不靠,盡快解決﹔對推進部隊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要調整視角,更新觀念,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手段研究解決。

  端正用人導向,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當前,有的人對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樂此不疲,深層次原因是部分單位的用人導向不正確,冷了許多人的心。對此我們要深刻反思,認真吸取教訓,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政績評估機制,用全面、發展、歷史的觀點衡量干部政績,堅持把工作能力與思想品質、能說會道與實際政績、完成重大任務情況與平時一貫表現、領導評價與群眾公議聯系起來看,防止片面性、簡單化、絕對化和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應按照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好干部“五條標准”,用好的作風選作風好的人,真正把那些真抓實干、政績突出的干部用起來。對那些弄虛作假、投機取巧、欺上瞞下的領導干部要敢於懲戒,形成空談可恥、實干可敬,虛假遭棄、務實光榮的良好氛圍。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形式主義 鄧小平文選 改進作風 思想武器 作風建設 鄧小平同志 反對官僚主義 命令主義 思想品質 經典作家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官員情婦來源:上下級、性賄賂或工作外艷遇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公開(高清)

揭秘駐阿富汗美軍野戰套餐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