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網友來論>> 正文

院士報告會“昏睡”是“學習使命感”的缺位

2014-09-18 09:03:32|來源:海外網|字號:

近日,92歲高齡的國家科技最高獎獲得主吳良鏞院士一手拄著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一步一步緩緩走上了人民大會堂報告台。他用35分鐘講完了以《志存高遠 身體力行》為題的報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的學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當天,台下坐著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學的研究生。(人民網9月17日)

老師“口吐白沫”的講課,座位“一片狼藉”的酣睡,在現在的一些高校的課堂並不稀奇,然而,面對一位92歲高齡的老人,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為同學們作報告,我們姑且不談論其是否德高望重,其所作報告的內容是否引人入勝,隻說睡覺這種行為,就是對他人最起碼的不尊重。

然而,有一些基礎問題還需我們繼續探究,那就是“學習為了什麼?掌握知識干什麼?”這些問題應當是每一位學子、每一所教育機構、每一個社會公民都應當清楚明了的,但現實並非如此!當年,周恩來在回答老師“為什麼學習”的提問時講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抱負,而前幾日剛剛離我們而去的國學大家湯一介先生則一生都把“如何在傳統文化中耙梳、整理出適用於人類當今時代的有益的思想資源”作為自己的學術使命。

由此可見,學習是需要動力的,而動力的源泉則來自於對學習意義和使命的了然。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更應當清醒的認定學習的長遠意義和承擔的使命,並以此為動力,孜孜不倦,否則,學習隻能淪為一出毫無生趣的校園悲劇,那麼出現“面對院士的講座而昏昏欲睡”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中國,以爭分奪秒、時不我待的精神去學習、去積累知識的現象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廣大人民群眾對知識的如飢似渴,莘莘學子面對知識的嗷嗷待哺,無不展示出學習和求知的強大動力,正是因為有了“掌握文化知識,改變國家和個人命運”的堅定學習使命,才讓學習成為了一種氣勢磅礡的社會動力。

然而,時至今日,“為什麼學、學了要干什麼”似乎已不在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必然聯系,也不在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豪邁必然交匯,學習已經逐漸的異化成了一種面臨生存挑戰的技能,知識也成為了一種可以拿來交換的商品,“什麼有用學什麼,什麼見效學什麼,什麼能掙錢學什麼”的怪相更是不脛而走。

如果當“學習者”隻關心結果和目的,不過問擔當與使命﹔當教育機構隻制造就業的機器,而不培養人文的靈魂﹔當社會隻關心學生是否能“上手”,而不在意有誰在堅守,那麼吳良鏞院士《志存高遠 身體力行》的報告,也就隻能是“毫無用處”的“睡眠伴奏曲”。

作者:善呈和

(責編:於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凌瀟肅兄弟爆料姚晨婚內出軌4次為兄弟出氣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公開(高清)

揭秘駐阿富汗美軍野戰套餐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