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4 06:42: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將北京亞運與仁川亞運一對比,其中差異一目了然。其實,國人對亞運會的熱情早已逐漸降溫,2010年廣州亞運會盡管在中國舉行,關注度也不算高。時隔四年的仁川亞運被國人冷落,似乎並不讓人過於訝異。 |
仁川亞運會激戰方酣。中國金牌數一騎絕塵,勇猛勢頭不減。不過,如果把仁川亞運會比作一場正在上演的大劇,它似乎有些尷尬和失落。這是源於亞運會的叫好不叫座,比如有多少人知道哪名選手為中國奪得首冠?有多少人知道中國目前獲得了多少金牌和總獎牌數?又有多少人對每天的賽事安排了如指掌,並抽空關注相關比賽?
遙想24年的北京亞運會,舉國支持舉國關注。“今天你捐了沒有?”,一度成為彼時的流行語。為了舉辦北京亞運會,全國數千萬人慷慨解囊,共捐款2.7億元,佔全部投入的1/10﹔一曲《亞洲雄風》,“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我們亞洲,樹都根連根﹔我們亞洲,雲也手握手!”旋律至今在耳畔響起,可謂經久不衰﹔亞運會吉祥物為熊貓“盼盼”,已成不朽而寓意深刻的象征……
將北京亞運與仁川亞運一對比,其中差異一目了然。其實,國人對亞運會的熱情早已逐漸降溫,2010年廣州亞運會盡管在中國舉行,關注度也不算高。時隔四年的仁川亞運被國人冷落,似乎並不讓人過於訝異。
究其因,這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成熟。近年來,中國頻繁舉辦世界級賽事:2008年北京奧運,無與倫比﹔前不久的南京青奧會,光彩照人……試想,連世界最頂級的奧運會都舉辦過,又已舉辦過兩屆亞運會,自然有過盡千帆、斜暉脈脈的淡然,有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心理定位。比如北京、張家口正在申辦的冬奧會,如果成功,依然能凝斂國人熱情,畢竟中國從未舉辦過冬奧會。這種突破,對中國體育是件大事﹔對中國人的好奇與關注度,也是一次難得的冶煉。李娜首次獲得女子網壇大滿貫冠軍,為何讓國人乃至亞洲人歡呼雀躍?因為她讓世界重新審視中國在國際網壇的地位,在一項被歐美人統治了近百年的運動中,她的一席之位讓中國驕傲也讓亞洲驕傲。也許關注李娜退役的國人比關注仁川亞運的人還多,道理正在於此。
究其因,這是開放社會帶來的從容。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中國改革開放不過十余年,國力不是甚強,但擁抱世界的渴望蓬勃興起。鄧小平在視察亞運會場館時,十分幽默地表達了他的贊許:“都說外國的月亮圓,我看中國的月亮也很圓嘛。”從參加國際大賽到舉辦國際大賽,當時的中國對外希望借舉辦亞運擴大開放,在國際上重新樹立大國形象﹔對內則希望以此為抓手加快城市建設,提高國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事實証明,效果全方位達到了,北京亞運既是體育盛事,也是開放裡程碑。而當中國社會不斷開放,面對“大場面”國人也就見怪不怪,對大型體育賽事也是更加天高雲淡。
更關鍵的是,從上到下,國人對競技體育的認識更清楚了,對全民體育也抱有更高期待。競技體育是力與美的結果,無論亞運還是奧運,無論網球四大滿貫還是足球世界杯,世人欣賞的是過程,也是競技結果。而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那麼以獎牌論英雄,而是更多地關注全民體育,關注個體運動。比如最近長跑的興起,馬拉鬆比賽的星羅棋布﹔再比如巴西世界杯,盡管中國是看客,但無論解說員還是媒體都在羨慕足球發達國家的運動場所——根據新華社的調查,在巴西,沙灘足球場隨處可見,即便土地昂貴的日本東京,也有大量免費足球場……
猶記得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金牌數創造歷史,力壓俄羅斯躍居世界第二。在舉國歡慶之際,時任中國奧委會主席、中國代表團團長的袁偉民直言,目前中國還不是一個體育強國,這不僅是競技體育方面的較量,還包括國民身體素質、體育的消費水平和鍛煉意識,當然還有我們才剛剛起步的體育產業。整整十年過去了,今天的我們對獎牌與排行淡然不少,對國民身體素質卻更有追求了。
仁川亞運被冷落,並非壞事。但願從冷落中,我們能夠重新思考體育的本質,向當前的生存處境發問,以更好地強身健體,強國富民。
(王石川,媒體評論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亞運會 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