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4 06:45: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習主席的到訪不僅大大加強了中國與這些鄰國間的經貿投資關系、政治文化交流以及戰略互信,也對其它未到訪鄰國產生了戰略“溢出”效應,大大有利於顯著改善、加強中國與大周邊國家的戰略互信關系和周邊戰略依托帶建設。 |
自出任中國國家主席的一年半以來,習近平先后出國訪問10次,足跡遍及五大洲29個國家,初步展示了新時代中國大外交的新氣象,也顯示了中國外交轉型的諸多新特點。
首先,加強全球布局。在空間上,習主席到訪的國家涵蓋亞歐非及拉美等世界各大洲主要國家。在對象上,既有德法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坦桑尼亞、委內瑞拉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既有韓國、蒙古這樣的近鄰,也有古巴這樣的遠親﹔既有印度、俄羅斯這樣人口過億的大國,也有馬爾代夫這樣不過數十萬人口的蕞爾小國。這樣全面而多樣的出訪,不正是中國外交全球布局的體現麼?
其次,著重加強“大周邊外交”,積極打造周邊戰略依托帶。習主席擔任國家主席一年來的出訪國中,有1/3以上屬於中國的大周邊國家,包括印、俄、蒙等6個陸上鄰國以及3個海上鄰國。習主席的到訪不僅大大加強了中國與這些鄰國間的經貿投資關系、政治文化交流以及戰略互信,也對其它未到訪鄰國產生了戰略“溢出”效應,大大有利於顯著改善、加強中國與大周邊國家的戰略互信關系和周邊戰略依托帶建設。
第三,經貿投資先行,帶動戰略互信構建。無論出訪的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習主席都帶去了經貿投資大單,有利於促進中國與到訪國之間經貿投資關系的提升,造成“利好”氛圍。例如,習主席此次到訪中亞南亞四國,與印度達成了中國在印建設工業園區的協議,與斯裡蘭卡和馬爾代夫達成了中國投資助其建設港口、交通設施的協議,這些都是崛起中大國特有的“大手筆”。尤要指出,高鐵建設已經成為中國促進海外經貿投資關系的一張王牌。習主席到訪對於促進中國投資東非、土耳其、南亞和東南亞的高鐵建設都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而這種經貿投資關系的發展,一定有助於促進中國與到訪國進一步加強戰略互信。
第四,加強戰略主動性和戰略“塑造力”。習主席出任國家主席后的首訪對象國選擇俄羅斯而不是其他國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近俄”不等於“疏美”,不應對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造成沖擊,中國在發展中俄關系的同時也積極促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發展,但這確實展示了崛起中的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不必、也不會“唯美是從”。而習主席選擇拉美古巴、委內瑞拉以及非洲坦桑尼亞等國家,也體現了這種戰略自主性。習主席在馬爾代夫及東非國家的訪問及其細節,更體現了中國一向堅持的國家不分大小、貧富以及不分文化與制度,一律平等的原則。
此外,在習主席訪問的29個國家中,涵蓋了金磚國家的俄、印、巴等國,並在訪問過程中促成了金磚國家銀行的建立,這體現了中國有關構建國際新秩序的新主張。習主席在上合組織峰會氛圍下出訪中亞南亞國家,也有宣示中國國際新秩序主張的戰略意蘊。
(林利民,《現代國際關系》雜志主編,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習近平 南亞 出訪 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