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 07:00: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中央巡視組被中央領導稱為“利器”,這次的“指導”無疑開了先河,更加強調紀委的獨立辦案和去地方化。 |
中紀委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牽動人們的神經。而直接發布這些“風吹草動”的窗口,正是中央紀委監察部的官方網站。
若是足夠細心,會發現中央紀委監察部的網站近日出現了兩條不同尋常的通報。一則是“中央網信辦副局級干部高劍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另一則是“齊齊哈爾市委原書記楊信接受組織調查”。
相對於之前的通報,這兩則發布都有一個“第一”:前者第一次出現了“對抗組織調查”﹔后者第一次出現了在中央巡視組的指導下字樣。而在此之前,通報中的新提法都有強烈的政治信號。比如,首提“通奸”等作風問題﹔再如,之前兩位副省級官員的“斷崖式降級”。
那麼,這兩個“第一”又透露了什麼信號呢?
事實上,中紀委網站的通報第一次出現某種提法,本身就是一個重要信號。將立案偵查的案件或相關案件進展進行通報,意味著紀委的反腐信息越來越公開。9月4日下午,中紀委還向50位外國學者敞開大門,邀請他們參觀中紀委,並進行座談。可以說,中紀委在王岐山的治理下,逐漸揭開以往的神秘面紗,以越來越公開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
當然,信息公開關涉的不止是形象,這同時還意味著紀委的辦案越來越有“司法化”的趨勢。這是第二個重要信號。換言之,紀委辦案越來越遵循嚴格的程序。在王岐山剛剛履新中紀委書記時,就提出要用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治標,自然是高壓反腐﹔而治本,就是制度建設和政治生態的涵養。將案件進行部分公開,本身就有建章立制的意義。
當然,光有制度建設,還達不到治本的效果,治本還需要政治生態的涵養。王岐山曾在政協常委會上指出,“不敢腐”基本做到了,但是“不想腐”還有距離,所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一個好的政治生態,除了有完善的制度,還必須在思想上解決問題。思想的問題,一靠震懾,二靠教育。高劍雲的這則通報,矛頭指向的是窩案,目的卻是震懾:紀委對於窩案貪腐絕不手軟,拔出蘿卜帶出泥,紀委會一查到底,別想有任何僥幸的心理。這是第三個信號。
另外,高劍雲的案件還通報了他的生活作風問題,“長期包養情婦並育有一子”,這雖然並不是中紀委第一次通報此類現象,卻再一次驗証了:黨紀嚴於國法。黨要管黨不是一句空話,黨員干部首先是一名黨員,其次才是一名國家干部。作為黨員,不僅要遵守國家法律,更要遵守黨紀黨規。私人道德問題,有些情況並不觸及法律,但卻越過了黨紀黨規的邊界,一旦如此,黨紀的處罰也就會隨之而來。
齊齊哈爾原市委書記楊信的案件則透露出另外的信號。
首先,通報內容中首次出現“中央巡視組的指導”的資源。但也僅僅是“指導”,並沒有越過省紀委,這說明紀委辦案仍有自己的內部程序。不越級、不插手,透露出紀委辦案的“司法化”。
其次,以中央巡視組指導地方辦案,這事本身的含義就足夠耐人尋味。關心司法體制改革的人不會忽略今年7月高法發布的一份文件,即四五綱要。在這份綱要中,明確提出司法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司法的“去行政化”和“去地方化”。事實上,紀委也存在去地方化問題,尤其是在紀委垂直管理之前,基本人財物都受同級黨委管。這樣,如何能實現對同級黨委的監督?中央巡視組被中央領導稱為“利器”,這次的“指導”無疑開了先河,更加強調紀委的獨立辦案和去地方化。
十八大以來,中央拍蠅打虎,強力反腐,無疑贏得了民心。如何將反腐的紅利繼續保持,自然也需要更多的努力。這兩則通報透露了王岐山領導下的中紀委的不少新思考,我們有理由對中央的反腐懷有更多的期待。(文/林亦辰)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