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6 08:13: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讓各自手中的“權力”——無論這權力是決策是審批、是金錢還是監督——都能得到約束,讓政府-企業-媒體-社會的政治生態回歸正常。 |
十月一日全國公映的一部描寫作家蕭紅的電影,還沒上映就遇到了點麻煩。
麻煩的原因,是他們的聯合出品方出了“事故”。
今天下午,新華社推送了一條簡短的消息:21世紀報系總編沈灝、總經理陳東陽25日下午被警方帶走。
21世紀,正是這部電影的聯合出品方。此前電影的海報上,沈灝的名字亦赫然在列。
不過,對於媒體圈之外的人,這個名字還略微有點兒陌生。
偶像的坍塌
作為媒體人,島君今天聽到這個消息,內心很復雜。
紙媒人很多時候是靠文字活著的。即使你不知道這個名字,但你或許依然記得1999年《南方周末》那篇著名的新年獻詞:《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許多年輕人因為這篇獻詞記住了這份報紙,甚至學起了新聞專業。文中有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句子,諸如“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裡”,“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抖擻精神,總有一種力量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等。
在許多人心裡,這篇獻詞代表著一個時代。在《南方周末》前總編江藝平的描述中,彼時28歲的沈灝,說話“輕聲慢語”,卻帶著不動聲色的力量。而這份報紙的創始人、同樣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的左方,也喟嘆過這個小師弟“捉摸不透”。
沈灝因為什麼原因被帶走,現在還沒有消息。微博上有消息稱,9月8日,沈灝曾發過一封集團內部信件,信中如此寫道:“如果事與願違,確有員工觸犯法律、違背新聞道德倫理與職業操守,我們絕不能姑息或容忍。但在最終的調查或判決結果出來之前,我們將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
他所說的“事與願違”,起源於9月3日21世紀傳媒集團旗下的21世紀經濟網事件。
媒體的風暴之年
9月3日,21世紀報系旗下的專業財經網站21世紀網總裁劉冬、執行主編周斌等8人因涉嫌敲詐勒索被刑拘。幾天后,理過發的劉冬等人出現在央視新聞頻道的鏡頭裡,坦陳自己的犯罪經過和悔過之心。
這家在2012年被咨詢機構艾瑞評為“中國十大增長速度最快的獨立財經類網站”之一的網站,當時的月覆蓋用戶即超過200萬人。旗下的多個頻道以專業著稱,積累了非常高的用戶黏性。
在擁有話語權的基礎上,已披露的報道稱,“為防止我們報道企業的負面新聞,財經公關公司會找企業以與網站簽訂廣告合同、投放廣告的方式”,讓他們“封嘴”。而網站以“負面新聞”相要挾的時機,則多選在企業上市之前的“緘默期”。
“負面報道”、“撤稿”,這種新聞敲詐的方式,在已經披露出的案件中屢見不鮮。之前以“敝報雖小,窮骨頭還是有兩根的”為頭條而名噪一時的《新快報》,在其記者陳永洲面對鏡頭說出“收了50萬好處費”之后,也不得不黯然噤聲。
21世紀和新快報的案件並非孤例。事實上,這種手法操作最嫻熟、輿論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今年6月被調查的央視財經頻道前總監郭振璽——這位在9年時間裡執掌央視財經頻道和廣告信息經濟中心的重臣,被爆出以“3·15”晚會等影響力巨大的平台要挾企業,並且以實際控制的公關公司收取“保護費”。該案牽涉的人員之多,一度令輿論瞠目。到現在,最高檢已通報稱,郭因涉嫌受賄被立案偵查。
從中央媒體到市場化媒體,今年的“媒體反腐”,堪稱“風暴之年”。
媒體反腐劍指何方?
媒體腐敗,雖然看上去涉案金額往往不如貪官污吏那麼巨大,甚至有行內人覺得這不過是一種行業潛規則,是媒體人發家致富的常用手段,然而,無論是官員腐敗還是媒體腐敗,消弭吞噬敗壞的,都是公權力和人心的形象。
往小處說,收保護費、以負面報道相要挾等現象,造成的是一種畸形的媒體-企業-政府關系生態:企業因為害怕曝光負面消息而“破財消災”,地方政府也因為同樣的心理而出錢“滅火”,大量的“公關費用”出沒此間,不僅滋生正常媒體的灰色利益鏈,甚至滋生許多以此謀生的冒牌記者和媒體﹔再進一步,企業的負擔隨之增加,政府對於媒體監督的認識也隨之扭曲,而等東窗事發,媒體的公信力也瞬間遭遇崩塌。正如陳永洲案發之后一位媒體人所言:“這樣的新聞,是今天所有媒體人的恥辱。”
事實上,反腐從來不僅限於官場。近日持續震動的山西官場,背后往往牽連出曾經與權力曖昧不清的巨商,斷掉的是“以錢買官、以官賺錢”的官商利益鏈﹔而諸如剛被罰款30億的跨國藥商巨頭葛蘭素史克,則是目前“商業反腐”中已經暴露出的最大一單。
著名學者何滿子先生寫過一篇《剃光頭發微》,入選過中學的語文課本。裡面寫了一個小故事:一個鄉下人去理發店理發,卻被手握剃刀的剃頭師傅嘲笑“鄉下佬還想理平頭,沒門”,“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樣”。
於是老先生不禁喟嘆:“雖然僅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裡,就有那麼一點剃頭權,在這點權限裡,誰撞在他手裡,就得看他的嘴臉,聽他的發落……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權,分配房子的權,乃至更大的權,那就不僅‘鄉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隻好‘沒門’了。”
同樣的對手握權力者的觀察,也出現在習近平寫於1989年的一篇文章裡:“有的人在抨擊腐敗的同時,他本身也在享受某種特權。可以看到,從接生到火葬,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發生交易,都可能出現不正之風。聽診器並沒有權啊!但它也可以產生交易﹔汽車上的方向盤也可以產生交易。”
由是觀之,對官場、對商界、甚至是對媒體的反腐,其邏輯就在於此:讓各自手中的“權力”——無論這權力是決策是審批、是金錢還是監督——都能得到約束,讓政府-企業-媒體-社會的政治生態回歸正常。
讓我們以沈灝的文章作結吧:“盡管‘真實’有時讓人難堪,但直面真實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實的人群是堅強的人群。(文/公子無忌)
(本文為“俠客島”獨家授權海外網發表,如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海外網”)
“俠客島”是以解析時局政局見長的微信公號。關於反腐及其它熱點話題,俠客島還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請關注。
權力 媒體監督 無忌